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出设立社区营养师制度。图为范志红做客千龙网访谈间。千龙网发
千龙网北京1月17日讯(记者 秦胜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被写进报告中。“治未病”这一提法引起许多代表的关注,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认为,“治未病”要从营养学角度出发,设立社区营养师,通过指导居民“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调整生活方式,从根源预防疾病。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在人大小组讨论会上提出设立社区营养师制度的建议了。”在范志红看来,推动这一制度最大的难题是,人们对健康饮食重视程度低,“简单认为从电视上的健康栏目看些只言片语,或者从保健品推销员那里获得一些所谓的营养知识,就认为是营养学了,这严重误导了大家。”
2010年,范志红开设微博通过网络传播健康饮食,为大众树立正确的饮食观。不过,那个时候,人们对吃依旧停留在“饱”的观念,如今,范志红的微博已经拥有129万粉丝,在她的微博中,由她研制的高血压食谱、糖尿病食谱等,颇受网友欢迎,并取得了一定疗效。
她与粉丝互动中发现,网友中尤其是90后的网友,非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也希望能通过专家获得最专业的健康知识,“有网友问我,我的母亲有高血压,每天吃得很清淡,为什么血压还是降不下来。我告诉她,吃得清淡不等于吃得对,正确的饮食搭配才能调节健康。”说到这里,记者看到范志红的眼中泛着泪光,正是因为感受到百姓对于健康营养知识的渴望,才成为她推动设立社区营养师这一制度的不竭动力。
此外,范志红谈到,在目前管理模式中,健康生活指导相关的工作主要由卫生系统来完成,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势。但是,从目前慢性病发病率一路上升的实际情况来看,卫生系统人手有限,医生们仅仅忙于治疗疾病便不堪重负,而对疾病发作前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很难投入大量精力。无论医生们多么敬业,也没有办法对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进行细致、长期的跟踪指导。
为此,她建议,在少数社区试点配备兼职营养师或社区营养指导员,由政府作为疾病控制或医疗保障工作改革研究的一部分,下拨相关试点经费,纳入社区医院的工作内容中,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时间付费。
社区营养师都做哪些工作?范志红认为,聘用的营养师在试点社区定时工作,做社区的健康指导员,每周保证一天时间在一个社区进行指导。包括回答居民的相关问题,组织健康活动,配合社区医院,做社区的健康档案管理等等。
“此外,社区营养师在工作中通过收集整体居民健康档案,并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网络系统当中,以供政府了解百姓健康指数,为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范志红说,她希望通过试点,成功之后,再逐渐向更多的社区推广,并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逐渐规范社区营养师的资质和管理方式,推广社区营养师配备的做法,和发达国家的社区营养师岗位接轨。
2016年,我国已经开始试点注册营养师考试,这个被业界认为较为权威的一项考试,将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合格的专业营养师。谈及此,范志红很欣慰,“如果社区营养师能够试点并得以推广,将为专业营养师提供更多工作岗位,也有助于提升百姓的健康,为健康中国奠定基础。”
今年,范志红对“社区营养师”设立的建议充满期待,无论是否得到采纳,她都会继续为之付诸努力,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