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稿村位于通州区梨园镇,占地面积约1500亩,原本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传统村落,靠种田为生。去年,备受瞩目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正式宣布落户通州,并且征用了大稿村284亩土地,作为环球影城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今后,大稿村与环球影城将只隔着一条马路,传统村落一下变身成为环球影城的“北大门”。
市人大代表、大稿村党委书记邢仲山兴奋地说,心里多年的愿望终于可以加速实现了。昨天,在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开会间隙,他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回顾了大稿村的发展与人心的变迁。这一切,还要从他不愿回顾的过去谈起……
旧貌
一个村账面只有100元穷到买不起5吨焦炭
记者:过去大稿村是什么样子的?
邢仲山:就一个字:穷。当时通州区有483个行政村,大稿村的发展水平排第一名,当然,是倒数的。老百姓编了一首打油诗:“冬推炉灰、夏打草,今年盼着明年好,到了来年还是这件破棉袄。”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生产大队当厂长,问出纳人员,咱账面上有多少钱啊,出纳一笑:呵呵,只有100块钱。你想想,一个村100块钱,这日子怎么过?当时我想去北京东郊买5吨焦炭,结果一问,一吨焦炭37块钱,买不起。
记者:那时候生存主要靠什么呢?
邢仲山:大稿村有1500亩土地,主要靠种地。种玉米、小麦……就是一片大菜地。那时候的生产环境啊,我现在都不敢提,后脊梁发凉。大家都穷怕了!
变迁
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农民变工人
记者:大稿村的变迁从什么时候开始?
邢仲山:改革开放以后。那时提倡“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我们一方面搞机械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开始大力发展村办企业,转型发展第二产业。机械加工厂、化工厂、锻造厂、建筑装饰、材料生产、物业公司……先后办了53个大小企业。
记者:农民变工人了?
邢仲山:对,一部分农民变成工人了。最初办了一家小型企业,一年能带来10万元利润,农民觉得很了不起。在逐渐摸索中,我们确立了“以工返农”的生产方式,村民的收入也大幅改善。
记者:产业升级给农民还带来了哪些好处?
邢仲山:上世纪80年代末,农民完成了搬迁上楼,迁入“大稿新村”。农民住上了楼房,村里还能解决工作,大家都很高兴。2005年,大稿村成立经济合作社,开始搞“产权制度改革”,村民变股民,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个村民头上,又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收入。
转折
污染重能耗强大小企业相继关停
记者:一路走过来都很顺利吗?
邢仲山:不是的。随着社会发展,那些劳动强度大、资源破坏强、环境污染严重的第二产业,已经不适宜继续发展下去了。再加上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现如今,大稿村已经把所有不符合要求的第二产业全部关停退出了。
记者:接下来您有何打算?
邢仲山:工厂关了,还得转型。我们试着办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只有7个人办公,租了一间200平方米的底商,不仅不占用资源,而且与第二产业相比,投入少、产出多。这让我看到了新的发展空间,于是加大资本运行力度,成立典当行、担保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等。近年来,我又有了“依托土地资源、发展楼宇经济”的想法,但一直没找到好的机会,心里这个愿望一推再推。
机遇
毗邻环球影城
终于抓住了“持续红利”的机会
记者:未来环球影城就建在大稿村附近?
邢仲山:就在我们家门口啊!就隔着一条马路,大稿村在环球影城的北面。为了建环球影城,还在大稿村征用284亩土地呢。
记者:这对大稿村有什么影响?
邢仲山:影响太大了,大稿村从此驶向“国际化”的快速路。这两年,不断有世界各地的大公司找我们谈合作。比如去年,有一家大房地产商看中了大稿村的区位优势,希望买一块地建酒店、成立马戏团。我们开了几次论证会,最终拒绝了。
记者:为什么拒绝?
邢仲山:大稿村紧邻环球影城,后续发展前景很大。卖地给房地产商,只是一锤子买卖,赚一笔钱,不划算。其实环球影城建好后,这里必将成为国际交往的前沿阵地,住宿与办公需求也会激增。因此,我们打算自己建酒店,建办公大厦。然后找专业公司托管,收取租金,让村民享受持续红利。
记者:这正好与您“发展楼宇经济”的想法相吻合?
邢仲山:没错。建设环球影城,对大稿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现有资源,把自己的想法“揉进去”,真正融入到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中,撸起袖子一起干。
记者:大稿村过去一穷二白,现如今已迈向国际化,您有何感受?
邢仲山:百姓的命运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从一片大菜地,到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很多老百姓都脱贫了。随着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工厂企业必须关停退出,第二产业不适宜了。但与此同时,环球影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来了。身处副中心,思想也要紧跟副中心,就一定能加快我们实现愿望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