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17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获悉,去年工商部门共清理挂账无证无照经营3.3万户,食药监管部门清除无证无照餐饮单位2.6万户。今年,本市将全面启动“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计划用3年时间,在16个区分批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
民宅“开墙打洞”和无证无照经营是大城市发展的顽疾。工商部门介绍,开墙打洞数量最多的在丰台,有5000户,其次是海淀、西城、东城和朝阳。目前各区治理开墙打洞成效显著,朝阳区已经向背街小巷延伸监管。“今年要确保开墙打洞和无证无照经营存量明显下降。”市工商局局长陈永透露,目前正在探索对无证无照经营主体的“黑名单”监管机制。对于开墙打洞等违法行为的市场主体和人员,今年将考虑在增资、法人和股权变更、经营范围等登记注册方面对其进行限制。
市食药监局局长丛骆骆介绍,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意味着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提升。根据标准要求,达到“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标准需要做到食品安全状况良好、食品安全源头有效治理、监督执法检查全面覆盖、社会共治局面基本形成等六大方面。目前,顺义区、西城区已经率先申报“食品安全示范区”,正等待考核。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丛骆骆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快京津冀协同监管进程,对问题产品统一下架,跨区域违法案件统一协作查办。同时要建立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市场与津冀优质食用农产品基地产销衔接机制,保障首都市民“菜篮子”安全;引导和推动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生产相关环节在天津市、河北省工业园科学合理布局,形成带动辐射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型医药产业链。
此外,工商部门将加强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合作共建,逐步推动建立三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日常监管、消保维权等信息的自动化交换机制和统一公示机制,研究建立市场主体严重失信信息的共享通报机制,共同探索建立基于信用体系的区域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