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市朝阳区计划明年年内2万余楼门文化全覆盖

2017-07-20 13:59 千龙网

来源标题:2万余楼门文化全覆盖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明年年底,朝阳区的20000多楼门将实现楼门文化全覆盖。

今天《法制晚报》记者从朝阳区社工委获悉,目前,朝阳区完成一万多个楼门的文化建设,在潘家园、麦子店等街道,楼门文化成为居民自治、促进邻里和谐的平台,带动了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提升了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据悉,今年朝阳区楼门文化建设主题为“传统文化”“绿色生活”“安全教育”和“身边榜样”,居民纷纷分享楼门文化带来的生活改变。

居民参与

楼门文化带动居民自治 楼道敞亮卫生干净

在朝阳区,楼门不仅是居民出入的必经之地,而且还是居民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管理的阵地。

在潘家园街道方丹苑小区,73岁的支部书记杨婉莹对着橱窗里的一幅水墨画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楼门文化,居民们有了交流的平台和主题,聊着画作就熟悉起来了。从最开始十几个人参与楼门文化,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参加楼门文化创作会议了。”

不仅如此,潘家园街道的各社区还把楼门文化作为居民自治、促进邻里和谐的平台,引导居民进行自我讨论、自我设计、自我监督。通过自治,在作品创作上,观念新颖、视角多维、题材丰富;在内容上,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群众性于一体;在展现平台上,有文化墙、宣传橱窗、通知通告栏、微信公众号等,不拘一格,吸引居民积极参与。

楼门文化带动了小区自治,在大风暴雨、铲冰扫雪、雾霾天气、春节期间倡导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等行动中,充分利用楼门(楼院),发布倡议,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居民的公共意识进一步巩固,楼道内堆物堆料的少了,喷涂广告不见了,楼道内敞亮了,卫生干净了。

规范建设

“四有五好”标准 提高楼门文化规范化建设

据潘家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制定了楼门文化建设“四有五好”标准,不仅提高了楼门文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还打开了社会治理的一片大天地。

“四有”,包括有志愿者队伍、有“头脑风暴室”、有典型、有长效机制。各社区组建12支楼门文化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总数达到3650多名,负责制作、宣传、张贴、布展楼门文化,并提供好人好事、消息信息等素材。各社区、小区依托居民议事厅,成立楼门文化“头脑风暴室”,居民一起讨论楼门文化的风格、内容设计等,提出发挥楼门文化作用的合理化建议。“五好”,包括党建引领好、居民自治好、共建共享好、突出特色好、运行状态好。

据法晚记者了解,潘家园街道已经完成了800个楼门的文化建设,覆盖率达52%。

据朝阳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像潘家园街道这样的楼门文化建设,在朝阳区已经达到了10000多个楼门,个个都有文化范儿。

宣传讲述  300多名楼长代表聚齐 宣讲楼门文化故事

昨天下午,来自朝阳区100个楼门的300多名楼长代表齐聚朝阳区创享中心,宣讲自己楼门的文化故事。据了解,100个特色楼门是近日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组织街道和社区自下而上推荐,经过楼门自荐、社区初评、街道互评和专家评审等几个步骤,从已开展楼门文化建设的一万多个楼门中评选出的。

比如,麦子店街道农展南里社区二号楼院由于没有物业,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140户居民。楼院党支部和社区党委从开展楼门文化入手解决楼院自治问题,定期召开楼院议事会,制定“二号楼楼院公约”“出租户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创建了和谐宜居的大家庭新楼院。

确定主题 制定文化建设计划 2万多楼门明年全覆盖

今年朝阳区楼门文化拟定了“传统文化”“绿色生活”“安全教育”“身边榜样”等四个主题,各街道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议,发动楼长、居民代表等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积极参与楼门(楼院)文化建设,24个街道一个季度征集居民建设意见2500条。

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结合“十三五”社会治理规划,制定了楼门文化建设计划,按照居民自治、共建共享、突出特色和务求长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街道楼门文化建设,准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该城区两万多个有条件的楼门做到楼门文化全覆盖。

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对楼门文化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包括楼门文化宣传重点内容、组织形式、深度推进方向等。其中在文化宣传方面,充分利用楼道橱窗、宣传栏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言警句、好人好事、各类知识、居民优秀作品、居民公约、意见建议、社区服务信息、社区动员等九个方面内容,积极传播社区正能量,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加强社区居民思想教育引导,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据了解,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将指导街道和社区做好楼门文化宣传工作,利用QQ群、微信群等平台,交流分享各小区各楼门经验,通过每季一主题活动,发动居民讲好楼门故事,用居民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作者:蒲长廷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