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顺义"临河速度"创造棚改奇迹 16天1800余户村民全签约

2017-09-20 14:27 北京晚报

原标题:顺义“临河速度”创造棚改奇迹

16天1800余户村民全部签约 没有一户钉子户  

村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拆迁相关决议,5天实现入户测量,完成率达100%,两天签约率达95.5%,16天民宅签约率达100%,没有一户钉子户,村民满意度达到100%……涉及1201个院落、1800余户、5000多村民的顺义区仁和镇临河棚改项目终于落地了。顺义临河棚改所创造的“临河速度”,也成为全市棚改工程中的奇迹。今天(20日),正好是拆迁第二奖励期的第一个奖励日,但所有的村民早在5天前就已全部签约了。年底,这个项目就要开工,3年后,这里将矗立起一片现代化社区,村民们将搬回来住上新家。除了千余户村民回迁,东城区的10000套定向安置房也将在临河落户。

仁和地区党委书记刘洋——

连夜丈量摸清三个“李淑英”

临河村位于仁和镇东南部,是连接顺义城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节点。全村大部分房屋建成时间在20年以上,危房比例大,村内基础设施老旧落后,实施棚改已成百姓的迫切期盼。

临河村棚改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2公顷,是顺义面积最大、涉及人口最多的棚改项目。此前,区委书记王刚带队调研临河棚改项目进展情况时强调,临河村棚改项目承担着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和改善临河村民生活环境的重任,对推进顺义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担负着树立标准、制定规则、规范程序的重任,开展工作要更严、更细、更实,为全区棚改工作创造经验。

在拆迁前期,地区党委书记到临河村给全体党员讲党课,介绍临河棚改的推进过程,全面解读拆迁政策及运作模式,鼓励党员在棚改中树立榜样。棚改还没开始,全村209名党员家门口挂起了党旗,60多名村民代表家门前,挂上了国旗。

看到这些,组织关系不在村里的党员,也找到党委,领取了党旗……一时间,党员亮出了身份,全村红旗飘扬。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响应棚改政策,带头签约腾房。签约首日,除两户党员因家庭内部分歧外,全部签约。

仁和地区党委书记刘洋回忆,8月20日晚9点多,村里一户村民找到了党委。“我们家两块宅基地使用证,为何只算了一个?”村民边说边拿出了两个使用证。刘洋连忙核对信息,两个使用证户主分别是李淑英和郝学明,的确比实地丈量的面积多了不少。村民的解释是,他们家两户宅基地合在一个院子,村里修路占去了一部分。

“那就再到实地去量一次吧!”刘洋带着村干部和工作人员连夜来到村民家,反复测量几次,又把村民家边上的街道面积全加上了,可还是差了一大截。这是怎么回事?刘洋先安慰村民不要着急,随后赶到了村里老会计家。老会计看了李淑英的资料后,才想到村里有三个叫李淑英的,可能信息出了差错。果然,再一核查,有两个李淑英的使用证信息一模一样。原来,在发放使用证时,出现了失误。原因查清,问题当夜就解决了。

刘洋说,在棚改签约这段时间,这类问题很多。镇党委和村“两委”干部,整天泡在村里,从早忙到晚,资料信息繁杂,看的人脑袋都大了。“在棚改中,所有信息、政策全部是透明的。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不能让村民吃亏,但每一分钱都是国家的,不符合政策,多一分钱也不能给。”

“要面子给面子,要台阶给台阶。”这是刘洋接待村民的原则。他还记得,最后两天,一位村民见到他时拍着自己的脸说,知道政策的底线不能让,我不是就要个面子嘛,我这是跟总指挥谈下来的。说完就签了约。

9月14日12时18分,历时16天,最后一户签了约,全体工作人员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村支书王永生——

选房摇号真怕摇出前10号

“这回赶上了好政策,赶上了好领导,也赶上了好日子……”在村里转悠的村支书王永生说,最近这些天,村民不约而同地重复着这几句话。在临河棚改过程中,所有干部、党员的信息最透明,“每次遇到村民质疑,我们都敢拍着胸脯说,先查我们的。”

“我家门前有棵几百年的老树怎么补偿?家里有再婚如何分配资产……”王永生回忆,从棚改一开始,村委会的大门就没关上过。从早晨不到7点一直到深夜,五花八门的问题不断,因为人多,大家自觉排上了队,每天如此。“那些天,我人生中头一次感到身体不行了,脑子也不够用了。”王永生说,开始是他一个人接待,后来是所有干部轮留值班。

选房排号,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是排队?是抓阄?经过研究,最后采用摇号的办法,全村前两天签约的1066户全部放在一个号池里,既避免村民排队,又相对透明公平。

“我是在前300名签约的,为什么和大家一起摇号?”“所有的号都放在号池里了吗?”“村干部是不是都是前面的号”……摇号当天,村头大剧院里一度出现混乱,镇党委工作人员一边解释,一边把王永生叫到现场。

“摇号是最科学的方法,如果觉得有问题,可以换我的号,我的号由村民来摇……”王永生跳到桌子上,面对着几百村民大声喊着,大剧院里一下安静下来。

“那我的号跟你换……”一位村民说。“你家才200多平方米,我家800多平方米,我才不换呢……”王永生与村民的对话引起了一片笑声,现场的气氛也缓和了很多。

到晚上7点多,摇最后一批号时,大家又紧张起来。排位651号的王永生就在这批摇,已摇完号的村民也没走。大剧院内的摇号现场和剧院外的直播大屏前都站满了村民,都盯着,看村书记排在第几位。

看到这些,王永生说,“哪位村民愿意替我摇号?”

“我来。”三四位村民举了手。

“就你吧!”王永生挑了离他最近的一个小伙子。

“700多号,这回摇号是真的,真是公平呀!”王永生的号一摇出来,村民们服气了。王永生和所有干部也松了一口气。私下里,王永生告诉记者,他真怕摇出个前10号来,“那样,真是说不清了。”

村民李福——

处处符合村民的意愿

“公开、公正、公平”,“拆迁为民、心系百姓”……在临河村委会会议室内,这样的锦旗挂满了两面墙。一面“党的阳光温暖百姓”是77岁的老党员李福送的,这也是他和所有村民的心里话。

“政策好,党员干部领导得好,处处都符合村民的意愿,村民才支持,拆迁才得到顺利进行。我永远忘不了一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李福说,“拆迁对我们这些村民来讲都是头一次遇到,心里没底,疑虑又多。很多老百姓心里结了很多疙瘩,能落下多少好处,不会不公平、不公开吧……镇村两级党组织给我们讲党课,让我们和村民代表一起为大家做工作,村民心里的疙瘩解开了。”

“这次棚改拆迁补偿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李福说,作为老党员,我们要支持政府的政策,家里最先挂起了党旗,也和其他党员一起带头签约腾房。可作为村民,我们还是在算自己的小账,“十几年前,女儿所在的村拆迁时,4分多地,补了50多万元。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好,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6分多地,至少能翻倍吧。”

丈量完宅基地,补贴政策发下来了,李福和家里人一算账,吓了一跳,按照政策,全家7口人,补300多万元,还能分上两套100平方米、两套75平方米的房。有房,还有现金,这下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了。

从签约到摇号,一步步都是按照宣传的政策实施,一分不少,一平方米不差。村民服气了,把一面面锦旗送到了村委会。

本报记者 龙露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龙露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