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科技:创新发展 强国梦正圆

2017-10-25 06:30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科技:创新发展 强国梦正圆

党的十八大至今的五年,是中国科技实现腾飞的五年,也是创新发展的关键五年——神舟继续飞天、“蛟龙”畅游深海、“天眼”凝望宇宙、量子通信领跑世界、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北京作为首都,同时也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五年来也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吸纳了无数创新英才。未来,北京将在科技创新领域带来更多惊喜,生动诠释“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实现新时代强国梦积蓄力量、储备人才。

全景素描 原始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约有31%是在京单位主持完成;全国“领跑”世界的技术成果中,在北京产生的技术成果占55.7%;2016年,北京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47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4%,比2013年增长24.9%,居于全国首位,也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顶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加快在京聚集。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全面承接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专项,以及子午工程、凤凰工程等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市持续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东、邵峰等26个团队开展自主研究,快速实现了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会同中科院联合共建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以王中林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吸引和凝聚海内外一流创新人才。

在落实国家“千人计划”,实施“海聚工程”、“北京学者计划”、“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北京科技新星计划”等一系列科技人才计划与工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创新人才。

此外,市科委发挥北京的区域优势,鼓励支持在京单位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京设立研发机构,五年中共吸引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京设立研究院,包括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聚德霍夫教授、199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斐里德·穆拉德等人。

打造多方科技协同发展格局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三年来,全市科技系统着手加强央地协同,建立组织架构,全面创新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中关村示范区10余项先行先试的改革经验向京津冀和全国复制推广,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28条新政”落地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构建,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正在形成,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市科委负责人介绍称,几年来北京在科技方面也在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共同体,包括编制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具体行动包括,支持曹妃甸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4+N”功能承接平台建设,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近6000家。这样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三年来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年均增速29.5%。

此外,本市还探索制度创新,首创并试行了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政策10项,通过新政为336人办理“绿卡”,引进技术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在创新领域的发展空前,全市有125家机构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活跃在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人占全国的80%。以政策与制度为先导的创新创业生态已成为全国典范。

“三城一区”助力科技创新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发表重要讲话的讲话精神,北京着力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这“三城一区”建设成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

近几年,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深化,怀柔科学城取得标志性的重大进展,未来科学城“打开院墙搞科研”的机制逐步深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高精尖产业加快优化升级。

据悉,中关村科学城中,重大原创成果及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创新平台建设增添新内容,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成立。中国首家专注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中关村银行正式开业。

怀柔科学城则拥有了良好的开局,《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5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全部开工,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力争年底前开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怀柔区政府共同出资30亿元设立的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公司投入运营。

位于昌平区的未来科学城中,设有神华、国网、航天十一所等单位组建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华北电力大学筹建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光启北京研发中心打造光启国际创新基地。未来科学城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40个。

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全面启动智能车联、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制造等20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等5家研究院;研发完成微流控碟式芯片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等11项新技术。代表企业中芯北方生产的12英寸集成电路项目,完成月产能2万片;京东方新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占有率接近40%;小米自主研发芯片“澎湃S1”正式发布并实现量产。

展望规划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提出18项重大任务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统筹编制“顶层设计图”。在遵循国务院部署的要求下,2016年,市科委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评价监测小组,联合国家统计局、科技部战略院统计所、市统计局等多家部门,紧密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国家文件精神,以及《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北京规划》)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布局, 在“十三五”的《北京规划》中提出的11个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创新中国的标准,制定一套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组织架构图”。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焦对接重大科技计划、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与中关村先行先试、集聚培养顶尖人才、建设三大科学城、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等6大方面,提出18项重大任务。

未来,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将重点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继续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和工程,深入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在依托创新平台集聚全球顶尖人才的同时,完善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培养国际前沿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继续推进“三城一区”的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全面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倡议战略,初步建成全球创新网格枢纽。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杨亦静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