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秦红岭:建构古都北京城墙记忆景观环线

2018-01-23 21:2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月23日上午,参加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相继抵达北京会议中心报到,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议案和建议。图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秦红岭(图中)接受千龙网记者(左一)的采访。千龙网记者万小军摄

1月23日上午,参加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相继抵达北京会议中心报到,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议案和建议。图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秦红岭(图中)接受千龙网记者(左一)的采访。千龙网记者万小军摄

千龙网北京1月23日讯(记者 欧阳晓娟)23日上午,参加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相继抵达北京会议中心报到,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议案和建议。

“这是今早上刚打印出来热乎乎出炉的,昨晚12点我还在不断的修改和思考中。”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秦红岭这次参会带来了不少的“好料”。怀抱着一摞文件,按照不同的主题装订成份,已是“老代表”的她不仅继续关注着此前的议案,还带来了不少新的建议。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明确提出,要保护明清时期被击沉的“凸”字形城廓,可如何保护还在探索和论证过程中。沿着“凸”字形,建构“古都北京城墙记忆”公共文化空间景观环线,建筑美学出身的秦红岭提出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建议。

她说,“古都北京城墙记忆景观环线”要优化完善城墙旧址沿线绿地系统,凸显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廓构成的独特城市格局,采取遗址保护、标识或意向性展示等多种方式,保护和展现重要历史文化节点。

“德胜门箭楼、古观象台、内城东南角楼、外城东南角楼、明城墙遗址等,沿着这些节点建设文化景观环线,同时开展二环路沿线环境提升,贯通步行和非机动车系统,完善绿地体系,建设城墙遗址公园环,形成展示历史人文遗迹和现代化首都风貌的文化景观提升。”通过多次的走访、调研,秦红岭在建议中还提出了具体方案。

此外,她还建议建设一个大运河文化带,挖掘大运河的故事和文化,把阐述和解说也纳入保护规划体系。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作者:欧阳晓娟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