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余乐:地铁发展要做好技术人才储备

2018-01-24 05:35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地铁发展要做好技术人才储备

如今,城市中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让市民的出行越来越方便,中国轨道技术也正在成为世界的风向标。不过,就产业来说,中国地铁技术仍有需要提高之处。1月23日,北京市政协委员、京投集团资产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余乐建议,尽管目前中国的地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但是仍要做好更先进的技术以及劳动力的储备工作。

新地铁速度提高一倍

数据显示,北京地铁一日客流量在1150万人次左右,位居全国第一。余乐介绍,就是这些百姓习以为常的地铁,从技术基本靠外国引进,到现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再到引领全球技术发展,中国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中国地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这么说,在轨道系统领域,中国领先的就绝对是世界领先的”。

余乐说,地铁的运营技术也得到了提高。比如现在车身更宽、更长,地铁时速已经提升至每小时100公里至12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自北京市到平谷区的22号地铁线路,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60公里。”

不仅如此,中国地铁列车在控制技术上也越来越高效。目前,两辆列车的发车间隔时间越来越小。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做到发车间隔时间可以小于2分钟的城市。未来,这一间隔时间可能将缩短到1分40秒到1分30秒之间。

地下空间技术仍需提高

虽然中国地铁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但余乐在提案中建言,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提升地下工程施工综合技术,促进城市向地下纵深发展。

“目前以地铁为主的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已经完全可以达到地下35米的层次,但如日本、德国等地下开发技术成熟的国家,已经可以开发到地下60米左右的深度。”余乐直言,在这一领域中,现在只处于“能做成”的阶段,但距离“做好做精”还有差距。

从地下35米到地下60米深度,不仅仅只是数字的变化,也是技术上的巨大挑战。据了解,在地下35米左右的深度地下水丰富,且水压较大。目前以抽水打井的排水方式来建设地下设施的方法,在这一深度完全失效。同时,政府对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也让现在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的创新变革迫在眉睫。

地铁建设劳动力短缺

技术发达在余乐看来,还要表现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的机械化使用程度。但目前的状况是,由于当下地铁建设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劳动强度大、施工环境较差,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现在地铁建设工人大多在45岁以上,每年收完麦子就有很多工人不再回来了。劳动力补给严重不足。”余乐直言,地铁建设过程中,劳动强度大、施工环境差等问题,都让年轻人对这份工作望而却步。“能不能通过改善施工环境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毕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地铁工程的进度、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