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8年三公预算较2017年下降12.9%

2018-01-25 03:10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今年三公预算较去年下降12.9%

2017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30.8亿元,同比增长6.8%。北京市财政局表示,经济新常态下,北京市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主动调控等一系列措施,给财政收入增长带来一定影响。但同时,2017年全市经济总体平稳,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市场总消费保持稳定增长,高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双创活力持续增强,服务业扩大开放全面深化等,首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不断积蓄。

随着相关政策加快实施落地,进一步提升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对财政收入增长发挥较好的支撑作用。2017年全市财政收入低位开局,随后总体保持稳步回升态势,最终全年圆满完成年度收入预期目标。

2018年财政支出将如何安排?市财政局介绍,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770.2亿元,剔除上年新增债券安排支出的因素影响,增长8.4%。

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市级政府预算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统筹好“三本预算”资金,聚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431.4亿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572.1亿元)、生态环境建设(675.5亿元)、加强城市管理(1107.7亿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1033.3亿元)等五个重点领域,初步安排资金3820亿元,比2017年预算执行增加328.5亿元, 增长近一成。

北京市财政局表示,2018年,本市将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在公开范围上,继续按照中央相关规定,除法定涉密信息外,其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公开本部门预算。

公开细化程度上,进一步优化部门预算公开报表格式和内容,由原来的6张表格调整优化为11张表格,将政府性基金预算等报表单独展现,便于公众更好地查阅和了解部门预算情况;增加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两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公开内容上,首次随部门预算一并公开部门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便于公众更好地了解部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开、公平、高效;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首次公开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情况,对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学前学段)、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行动计划2项重点支出,以及新机场北线高速等6个重大投资项目,由项目牵头部门公开相关的政策依据、绩效目标、预算安排等内容。

“三公经费”方面,2018年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8.09亿元,较2017年预算下降12.9%。

北京市财政局表示,主要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工作要求,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因公出国(境)费1.52亿元,下降0.8%;公务接待费0.37亿元,下降1.4%;公务用车购置及运维费6.20亿元,下降16.0%,包括,公务用车购置费1.45亿元,下降37.2%;公务用车运维费4.75亿元,下降6.4%。

北京市财政局称,2018通过严格预算管理、调整支出定额等方式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按照中央“约法三章”以及厉行节约相关规定,本市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严格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编制。年度执行中“三公”经费原则上不予追加,“三公”经费结余不得结转下年使用。同时,分类调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定额标准,部门按照实际需求编制年度公务用车燃油费预算,对年底未使用完的加油卡结余资金,统一收回。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