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陈慧华:为居民“有尊严”如厕走遍东四

2018-01-30 04:21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为居民“有尊严”如厕走遍东四

北京市人大代表、东城区工商联副主席陈慧华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没有多么“高大上”,却都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身边事,比如如何让胡同居民舒适卫生、有尊严地如厕。为此,陈慧华调研了东城区东四地区5条胡同的16个公厕。

曾为百姓上厕所写提案

陈慧华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她在东四出生,胡同里的居民怎么上厕所,她有着切身体会。“地儿特小,五六个蹲位,厕位脸对着脸没有隔断。保洁工就早上刷一次厕所,又脏又臭,几乎没地儿下脚。我最讨厌上公共厕所,尤其是女孩儿长大了之后就更对上公共厕所有排斥,我就跟我妈闹。就为了厕所,我们家拿平房换了楼房,终于有了独立的卫生间。”陈慧华对那段生活记忆犹新。

陈慧华觉得,现在大家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要追求幸福生活,卫生、尊严都是在衣食得到满足后的要求。早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身为市政协委员的陈慧华就为家住东四南门仓的居民提出了加设公厕的提案。东四南门仓当时进行危改,虽然平房改成了楼房,但在街头却几乎找不到厕所,遛弯的居民和过路的行人只能在树丛里解决内急。“当时居民找到我,让我帮他们呼吁公厕问题。现在两个临时公厕设在陆军医院的南门附近,可以说是给大家解决了实际困难。”

建议腾退空间建公厕

现在,陈慧华工作地点的马路对面,就是东四的三条、四条和五条。她发现,现在胡同里的公厕卫生比自己小时候强多了,但是还有臭味。虽然墙上都贴上了白瓷砖,但是依然没有隔断,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也依然没有洗手池、墩布池。

为了调研得深入全面,没人的时候她还进到男厕所中,“男厕小便池地面设计不合理,里高外低,尿液时常流到地面上甚至流到厕外的街道上。”所有的情况她都一一记录下来,写在了自己的建议当中:以东四社区为例,居住在东四头条至五条胡同内共311个门院3200余户居民,户籍人口8000余人,只有公厕16个,其中14座厕所卫生条件较差。厕位不足,尤其是女厕和坐便,每到用厕高峰时就会出现排队现象。没有洗手池、没有墩布池……

陈慧华告诉记者,现在正在进行封堵“开墙打洞”、拆除违建,应该拿出部分腾退空间用于公厕的改建和扩建。同时,将占路的厕所拆除另建,恢复胡同本来面貌。扩大胡同公厕面积,增加厕位,尤其是女厕所和老人、残疾人的专用坐便。厕位之间增设隔挡,增设洗手盆和墩布池、节水龙头,而且还要设专人管理,随时保洁。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