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诞生》的创作历程

2018-10-29 14:5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新中国诞生》的创作历程

唐勇力从2006年《新中国诞生》草图创作开始算起,到第二稿《新中国诞生》的最终完成,整整跨越了10年,可谓是巨幅作品。《新中国诞生》尺幅4.8米×17米,现悬挂在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每日有近万人慕名前来参观。

2012年,唐勇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了《新中国诞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看到后,问能不能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再创作一幅?

几天之后相约,吕章申馆长带唐勇力到国博中央大厅看悬挂作品的位置,并说《新中国诞生》就永远悬挂在中央大厅向世人展出,以此激励他接受订件。

最终确定作品尺寸高400厘米,长1600厘米左右,这对于已过花甲之年的唐勇力来说,从体力而言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比上幅更上一层楼,他给自己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在国博版本《新中国诞生》上更加强调艺术表现性,并且水准要更高,要创作一幅具有世界水平的名画。于是,唐勇力又特意飞赴法国卢浮宫参观学习。

在创作安排上,唐勇力借取了上次创作《新中国诞生》的经验,仍然按照时间顺序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计划和步骤,将每一阶段、每一个节点需要做的事情一一规划好,并严格按照任务表进行。

他在北京北郊区马家营一号地租了一间足够创作5米×18米大巨幅作品的工作室,并做了整体装修,把画室打造成适于创作的环境。

中国工笔画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色彩的协调性,色的对比关系和互补关系产生一种色的韵律,是必须下大力气拼死劲要做好的事。在颜色材料的准备上也是下了工夫的。他用了大资金购买了大批矿物色,足有数十斤,数百种类,仅绿色颜料就有十几种,灰黑色几十种,反复叠加,或清洗,或不同颜色叠叠加厚。比如在画十大元帅的服饰颜色时,他甚至把颜色店中所有绿色都买来了,还是没有1949年刚刚解放时那种军绿色的满意色调。因为十大元帅穿的服装色带有风尘仆仆的精神状态,所以要求绿色要具有时代感,但其调色实在难以把握。在绘画过程中,绿色和其他颜色也协调不到一起。

唐勇力大胆尝试矿物色在干粉时调和色的效果,对于加胶水后的色调能否达到满意程度,他反复试验,最终找到了较满意的绿色效果。十几年中,他在追求千古苍茫的色调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色彩使用方法——脱落法,同时也探索出写意性工笔画独特的绘画语言技巧——工写意染的技法,提出工笔画写意性理论研究新概念,在使用颜色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015年11月2日,《新中国诞生》启运中国国家博物馆。唐勇力遵照和运输公司的约定时间10点来到工作室,看到历时整整三年画完的《新中国诞生》静静地靠在北墙上,从北端到南端占满整个墙壁,红灿灿的色调使满屋有一种红彤彤的感觉。艺无止境,对于这幅画,唐勇力说创作《新中国诞生》使他对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个人简介:唐勇力,1951年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唐勇力多年来一直进行着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常年的艺术研究使得唐勇力对南北方中国画创作和教学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使他的艺术风格、绘画创作,以及他的中国画教学思想开拓了新的艺术空间,创造了新的艺术语言,构建了新的艺术观念。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