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陈斯)2019年1月1日起,60周岁以上在京常住老年人可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免费乘坐市域内地面公交车、游览政府办公园景区。
日前,市民政局、市老龄办等相关部门基于近两年的实践,对原《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暂行)》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并出台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昨天(23日)下午,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办法进行了解读。
年底总发卡量将超390万张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以下简称“养老助残卡”)是北京市老年人享受社会优待、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政策与服务的身份凭证,是一张集金融借记、津贴补贴发放、市政交通一卡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卡,由北京市民政局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委托银行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制发,卡的使用与管理按《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执行。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于2017年1月1日全面启用,截至2018年10月31日,已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累计制卡280万张,有效持卡数254万张,其中北京市户籍约218万张、外埠常住约36万张。2018年,还为近110万60-64周岁老年人集中制发卡。预计到2018年年底,养老助残卡的总发卡量将超过390万张。
福利津贴补贴发放统一入卡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具备银行借记卡功能。借记卡功能激活及使用参照制卡银行相关规定执行。卡内设金融账户和额度账户,可用于本市各类老年人福利津贴补贴发放,老年人持卡享受居家服务优惠等相关养老服务政策。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具有普通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基本功能,在指定的充值网点充值后,也可用于非优待范围的其他市政交通一卡通应用领域(如轨道交通、小额支付等)。
养老助残卡以北京通号为唯一识别号码,将持卡人在多部门的政策信息进行了科学归集,有利于老年人通过卡精准享受政府的各类政策。养老助残卡通过二维码存储了个人信息,能够精准识别持卡人身份。
同时,养老助残卡的卡面上还显示了持卡人出生年月,亦可用于其他领域获取社会优待的身份识别,市场与社会可以此卡判定持卡人的优待身份,提供相应的优待或优惠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持卡老年人乘坐地面公交车时,上、下车须按规定分别刷卡。若持卡老年人拒绝刷卡乘车,乘务人员有权拒绝其享受乘车优待功能。持卡老年人游览公园、景区时,在装有刷卡设备的公园须刷卡入园,若持卡老年人拒绝刷卡入园,相关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其享受游览优待功能;在没有刷卡设备的公园、景区,按照各公园、景区管理要求入园。
新《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
(一)扩大了优待政策的年龄范围
去掉了原暂行办法中免费乘坐公交、免费游览公园景区的65周岁的年龄限制,60周岁及以上我市户籍及办理了居住证的外埠老年人,均可持养老助残卡享受公交、公园与景区优待。
免费乘车范围为:除旅游观光线、定制公交等多样化服务专线以外的北京市市域内公交运营线路(出市域范围按公交管理规定缴费)。
免费游览公园、景区范围为:市、区级政府投资为主并运营管理的公园、景区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举办大型活动期间按优待场所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二)延长了市政交通一卡通功能的有效期时间
为方便老人的使用与管理,将养老助残卡的市政交通一卡功能的有效期时间由一年延长到两年,并增设了多条延期办理渠道,持卡人可在两年有效期前到制卡银行网点、自助延期终端或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办理延期。
(三)延长了提前办卡时间
为不耽误老年人申请办理和使用养老助残卡,将老年人申请办卡时间由原来“提前三个月”延长为“提前六个月”,以保障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申领制卡。
(四)明确了申请与管理规范
根据政策改革与调整,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京籍(包括驻京部队离退休军人)、外省市、常住外埠离退休军人、港澳台、归国华侨及外国老年人申请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所需出示的证件种类和名称。对卡的使用与管理相关表述更加严谨准确,规范持卡人合理合法合规使用养老助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