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添11岁,练武已有5年。
每天,不分晨昏,不分冬夏,不分雨雪,他都要练上一阵,打拳、舞刀、弄棒,一招一式,英气十足。“一天不练,我就觉得缺点什么。”张荣添收了招式,额头渗出汗珠。
上小学前,张荣添在小区里玩,常见一个小哥哥练武术。每次遇到,张荣添都看得入神,“当时我觉得特别好看,我也想学武术。”
愿望很快实现了。张荣添到了入学年龄,进了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那个小哥哥也在这所学校。武术,正是双榆树一小的特色,学校里每一位练武术的小学生,都是小小非遗传承人。
张荣添更想学功夫了,可他没想到,第一次选拔,就落选了。
原来,学校武术社团通过课间操,选拔学生,张荣添不知道,做操时有点儿随意,结果没被选上。回忆当时,张荣添有点儿不好意思,但他很快提高声音,“第二次选拔,我做得特别认真,终于选上了。”
练武第一年,张荣添没感受到帅气,只剩下痛苦的回忆。
第一年,练基本功,练步形。每周三四次课,每次三个小时,练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练不好就一直练,枯燥、艰苦,张荣添练到想哭。
那怎么坚持下来的?“其实,我都想放弃了,但我们教练太厉害了,我都没胆子提出来。”张荣添吐了吐舌头。
学校武术教练高铮的确严格,天天练功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寒暑假加起来,只能请10天假。”张荣添说,他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行李中都带着练功用的装备。
去年,张荣添和父母去圣彼得堡旅游。一天,吃完饭,大人们在聊天,张荣添就拿起九节鞭,在餐厅外面练功,抡、扫、缠、绕、挂、抛、舞花……很快,练武的中国男孩儿引起围观,“还有个外国人给了我100卢布。”张荣添说,“其实,钱不重要,那些外国人的掌声让我很兴奋,因为,他们喜欢中国武术。”
严师出高徒,再加上张荣添勤学苦练,很快就崭露头角。
二年级,张荣添第一次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取得初级二路拳第八名。
三年级, 张荣添赴湖南长沙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夺得棍术第三名。
在长沙的比赛,同场竞技的选手几乎都比张荣添大,他还抽了一个“1号”签。
刚上场时,张荣添有点儿紧张,但好在裁判都笑眯眯的,张荣添慢慢平静下来,出色发挥,取得佳绩。
武术,占据了张荣添很多的课余生活,他没时间玩电子游戏,没时间看动画片,但张荣添不觉得遗憾,“武术,也让我收获很多。”
武术,给了张荣添健康的体魄。体育测试时,50米、跳绳、跳远、仰卧起坐,张荣添基本都是优。“他很少感冒发烧。”张荣添妈妈说。
班里调皮的男生,都不怎么惹张荣添,学校里有些孩子欺负人,看到张荣添,也悄悄躲开,“呵呵,我劲儿大,他们打不过我。”张荣添有点儿得意。
武术,还让张荣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比如刚柔并济、比如阴阳、比如形意、比如动静……“我觉得练武,对语文、历史的学习都有好处。”张荣添说。
现在,张荣添每日习武,早已不再追求帅气,他更在意“非遗小传人”的身份,“也许以后,我不会从事武术的相关工作,但武术我会一直练下去,传承下去。”张荣添说完,抱拳起式,拳拳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