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已在新建成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开展。展览由五个部分、15个单元构成,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参观流线约900米。按历史脉络,展出图片800多张(含报照、地图、表格),文物1200多件(含实物、文献、档案)及若干艺术品,全景式生动呈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
主题展览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 进京“赶考”
第二部分 进驻香山
第三部分 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
第四部分 新中国筹建
第五部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第1部分
进京“赶考”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开展伟大的解放战争,在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和进京“赶考”告诫,决心向全国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第一单元
北平和平解放
推荐驻足点
定都北平,是解放战争取得全国性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决策。为使城市免受战火破坏,保护古都北平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使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得以完好回到人民的手中。
第二单元
毛泽东与“赶考”论
推荐驻足点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制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大政方针,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闭幕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进京“赶考”的号召:我们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第2部分
进驻香山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进驻香山,从此香山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所在地。香山是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的地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的指挥部。
第一单元 确定香山
香山位于北平西郊,距离城区较远,宜于警卫,便于防空,香山慈幼院成为中共中央办公地的最佳选择。为选定驻地,中共中央多次派员赴北平全面调查,确定香山为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驻地,对外称“劳动大学”。香山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迁驻北平后最早办公地和居住地。
第二单元 西苑阅兵
推荐驻足点
1949年3月25日下午5时在西苑机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会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北平各界代表,举行阅兵仪式,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功勋部队、英雄模范功臣代表。
第三单元 入驻香山
1949年3月25日夜,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参加西苑阅兵后,当晚正式进驻香山。新华社向全国、全世界广播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和毛泽东等已胜利到达北平的消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香山期间,领导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为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9月21日,毛泽东由香山双清别墅移居中南海菊香书屋。
第3部分
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发表“求和”声明。中国共产党为早日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同意与国民党政府举行和平谈判。但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谈判破裂。中共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进军,解放全中国。
第一单元
举行国共和谈
为尽快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在惩办战犯等“八项条件”基础上,同意与国民党政府派出的代表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4月15日,经双方多次反复磋商,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第二单元
指挥渡江战役
推荐驻足点
1949年4月20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军千里长江防线,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第三单元 向全国进军
推荐驻足点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根据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中南等部分地区和沿海部分岛屿、海疆外,全国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第4部分
新中国筹建
在香山期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广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商建国大计,起草讨论和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新中国国体、政体和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组建中央人民政府,举行开国大典。
第一单元
筹备新政协
推荐驻足点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形势下,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条件已经成熟,北平和平解放后,各民主党派代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先后到达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1949年9月17日,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
指导各地人民政权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导下,获得解放的地区迅速对旧的基层政权进行彻底改造,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选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政权组织有效地深入到城乡基层,是新中国政权建设的一个特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
第三单元
制定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四面八方”经济政策,成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指导方针,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到重大作用。
第四单元
谋划新中国科教文化事业
为适应建设新中国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革故鼎新,制定一系列科教文化政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旧文化进行改造,着力保护文化设施。废除旧的文化教育制度,确立新的人民教育体制,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制度,关心和爱护知识分子,有力促进了新中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
确立新中国外交方针
中国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央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有关国家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奉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开启了新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
推荐驻足点
第六单元
筹划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夜,毛泽东提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中国共产党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创建人民海军和空军,加强特种兵建设和院校教育,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启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第七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推荐驻足点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海勤政殿正式成立,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迈着坚定的步伐接受检阅。夜晚,人民群众举行游行欢庆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5部分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踏着先辈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党和国家领导人专题展区
重点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党的十八大展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积极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展区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坚战成果显著。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深化国际间经济合作,以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理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