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颐和园“探海灯杆”亮相

2019-09-25 05:58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颐和园“探海灯杆”亮相

昨天(9月24日),颐和园昆明湖东堤“探海灯杆”完成修缮,正式亮相。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修缮根据历史档案,恢复了柱体上的贴金祥云纹饰,消失了百年的金色祥云又重现在灯杆之上。

“探海灯杆”是昆明湖东堤一个标志性古建,位于水木自亲殿的正前方,高约12.77米,主体由两根木柱构成,顶端用金属制的贴金云冠连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别看它叫灯杆,但实际上并不是用来照明的。”颐和园副园长秦雷告诉记者,100多年前,“探海灯杆”上曾经高高悬挂大汽灯,作为慈禧太后驻园的一个信号,“如果这盏灯还亮着,就表示慈禧太后在园子里。”

根据史料记载,1900年“探海灯杆”被八国联军毁坏,1902年修复颐和园时又换了新杆,1989年时按照原样重新恢复。然而经过数十年的风吹雨打,加上灯杆紧邻水面,日积月累的水汽对这两根木质灯杆造成较大损害,急需修缮。今年上半年,上报市文物局之后,颐和园公园对“探海灯杆”启动了抢修工程。

颐和园基建队队长张京介绍,在施工前期,文物专家和施工团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详细制定修复方案,最终确定将两根木质立柱进行整体更换。为了尽最大可能接近“探海灯杆”最原始模样,工作人员在搜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和老照片的前提下,将灯杆的表面进行油饰,还原了立柱的底色——中绿色,并且用传统的立粉贴金的方式还原了立柱上的祥云纹饰。

秦雷解释,在清末,“探海灯杆”的金色祥云尚存,但民国修缮时将灯杆上的贴金祥云去除了。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历了几次修缮,但均按照民国时期做法进行维修。

从昨天开始,“探海灯杆”正式对游客开放。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和游客,最佳观赏点位于昆明湖东堤和九道湾区域,可欣赏到完整的“探海灯杆”,并感受它伫立在昆明湖畔的壮观和独特。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作者:叶晓彦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