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72%

2019-11-14 07:01 北京日报

原标题:清洁取暖,要温暖也要蓝天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72%  

既要温暖过冬,又要蓝天白云,为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冬季取暖正在向清洁化迈进。

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

专家表示,散煤燃烧是影响北方地区冬季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清洁能源替代散烧煤取暖,对于改善大气环境具有积极作用,还对改善百姓生活和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自2016年底以来,有关部门、地区和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清洁取暖这项民生工程,通过“煤改电”“煤改气”等方式,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清洁化步伐不断加快。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上一个采暖季结束,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为50.7%,比2016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替代散烧煤约1亿吨。很多人告别了过去的煤烟味,生活品质得到很大提升。

“实践表明,清洁取暖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改善空气质量最关键的举措,对降低PM2.5浓度的贡献率达1/3以上。不仅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对老百姓来讲,也可以让他们生活得更加舒适,是一件为民造福的事。”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制定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到7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1.5亿吨。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表示,下一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将在城镇和农村地区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清洁取暖技术路线,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组织协调,有力有序开展工作,保障能源供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今年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继续稳步推进。仅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今年就要完成清洁取暖改造524万户。据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18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农村地区完成散煤治理1000万户左右,加上今年采暖季前预计完成约700万户,总计1700万户左右。

截至上一个采暖季结束,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为50.7%,替代散烧煤约1亿吨。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清洁取暖率达到72%,其中,城市城区清洁取暖率为96%,县城和城乡接合部清洁取暖率为75%,农村清洁取暖率为43%,均超额完成清洁取暖规划中期目标。

实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实施清洁取暖以来,北方地区冬季雾霾天数下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逐年增加。此外,实施改造的群众家里告别了过去的煤烟味,生活品质大大提升。

二是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突出。据统计,实施清洁取暖以来,北方地区15个省份散烧煤消费大幅下降,减排二氧化硫78万吨、氮氧化物38万吨、挥发性有机物14万吨、颗粒物153万吨。清洁取暖已成为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手段。

三是清洁取暖产业发展迅速。天然气供暖、电供暖设备生产企业规模明显增大,地热开发、生物质能清洁利用等技术快速进步,“互联网+”等新模式不断得到应用。

新华社记者 刘羊旸 高敬

(综合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释疑

清洁取暖三问

天气越来越冷,取暖成了眼下最“热”的民生话题。今年,我国继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清洁取暖的效果咋样?改造后的价格群众能不能承受?气源、电源保障会不会出问题?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实地采访调研。

效果好不好?

屋外寒风萧瑟,但北京市通州区耿楼村的马学冬家里却暖意融融。原来刚进10月下旬,她和老伴就用上了家里的采暖炉,屋里温度基本在20摄氏度以上。

“我家是用天然气取暖的,我们年纪大了,一觉得冷了就早点烧上暖气!”老人笑着说,“这又干净又轻省,做饭、取暖都能用!”

近年来,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北方多地开始逐步推进清洁取暖改造。耿楼村的村民成为清洁取暖改造的受益者,2017年开始就用上了天然气取暖。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位于太行山脚下。石家庄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近年来,石家庄大力推进清洁取暖改造,鹿泉区已经实现全域燃煤归零。

“原来烧煤,一到天冷的时候,得一趟趟地取煤、添火,多受罪啊!”家住鹿泉区东辛庄村的薛兰福老人指着家里的燃气采暖炉说,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生活,家里又暖和又干净。

他说,以前一封火,后半夜到凌晨,屋里温度就慢慢降下去了。现在用燃气采暖炉,设定好温度就不用管了,屋子里的温度基本是恒定的,家里更暖和了。

价格贵不贵?

价格问题始终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清洁取暖改造会不会加重群众冬季取暖负担?

在薛兰福家厨房的地面上,有一小块地方的颜色明显与周围不同。他告诉记者,那原来就是安装燃煤小锅炉的地方。改造后安装的燃气采暖炉就挂在旁边墙上。

据了解,燃气采暖炉是石家庄市统一招标,村里在中标企业中选择了一家知名度比较大的品牌给村民进行采购安装。

“采暖炉的钱总共3000多元,除去政府的各种补贴,自己负担了1060元钱。”薛兰福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对采暖期用气,当地按照每一立方米气补贴1.4元的标准,一年最多补贴1680元。补贴的费用会直接折合成气量,充值到每家每户的燃气卡中。

“除去补贴部分,一冬天自己大约需要负担的部分不到2000元。还能承担!”他说,原来一个冬天至少需要两吨多燃煤,算下来费用相差不多。

据了解,仅去年一个采暖期,鹿泉区“气代煤”就有73580户得到政府补贴,补贴资金达9872万元。“电代煤”用户一样有补贴,每度电补贴0.2元,最高2000元封顶。去年全区2377户“电代煤”用户得到补贴,补贴资金共计164万元。

能源保障够不够?

此前的供暖季,个别地方出现“气荒”等现象。冬季清洁取暖,对能源保障供给来说是一大考验。

在薛兰福和其他乡亲们家里,“煤改气”已经历了两个寒冬考验,目前尚未出现过“气荒”问题。

今年北方清洁取暖重点省份新增“煤改气”用户接近320万户,比去年有所增加,预计供暖季新增用气需求超过38亿立方米。

如何稳定保供给?专家提出,在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注重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和力度,坚持以供定改,先立后破,有多少资源,办多少事情,不硬压指标,不搞“一刀切”。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说,坚持“以气定改”有序推进“煤改气”。督促各地根据签订合同落实气量,及早确定“煤改气”规模,所有“煤改气”用户必须先签订合同再实施改造。今年供暖季一半以上的新增资源供应量安排到北方清洁取暖重点地区。

同时,确保“煤改气”用气和群众取暖。督促各地与供气企业紧密对接,加强资源组织调度,严格执行合同,保障“煤改气”用气足额供应。

在供暖季用气高峰期,根据需要有序启动错峰生产等措施,确保民生用气需要。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说,在新的清洁取暖设施落实能源供应、安全稳定运行之前,决不允许拆除原有供暖设施,采取清洁煤兜底保障的“双保险”方式,守住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底线。

面对巨大的新增用气量,三大石油企业积极采取多方面举措,提升保供能力。

中石油一方面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一方面优化储气设施运行,储气库计划采气增加22.3亿立方米,增幅超过三成。同时,加强进口资源统筹,截至10月份累计进口境外天然气500多亿立方米。

中石化今年大幅增加天然气的生产供应,重点加大北方7省市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量,筹措资源88.1亿立方米,增幅达到15%。

中海油早规划、早筹备,力保今冬明春资源供应,在供应量上同比增加15亿立方米,在设施方面将继续在天津租赁浮式LNG储存再气化装置,可增加气化能力1400万立方米/日。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互联互通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

能源专家指出,广受关注的“煤改气”只是清洁取暖的方式之一。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天然气使用量增长迅猛,进口依赖度不断提升。各地也在探索多种多样的散煤替代方式。

记者注意到,今年在各地共计约700万户散煤治理任务中,“煤改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工业余热等方式替代比例已经超过50%。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时评

关键是打好“宜”字牌

进门感到温暖、出门看见蓝天,是采暖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此,国家从实际出发,提出“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方针。寒冬来临之际,要让群众身上不冷,心里暖和,关键是要吃透“宜”字。

燃烧散煤给环境产生巨大污染。近年来我国在煤改气、煤改电方面下了大力气,改变了中国长久以来以燃煤为主的取暖格局。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截至今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农村地区已完成散煤治理1700万户左右。

在取暖季,各部门、地方的核心工作要在“宜”字上做大文章、做实文章,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居民习惯,选择适宜的取暖方式,确保百姓不受冻。在宜电地方,要把电价补贴落到实处;在宜气地方,要做好气源不足预案;暂时无法实现清洁取暖的地方,要充分探索煤炭清洁化利用手段。以此为出发点,广大干部群众还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广开思路,充分利用地热、工业余热、生物质能等本地特色能源,为清洁取暖探索新的方式。

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保障群众取暖与保护环境绝不是跷跷板的两头,而是统一在百姓的民生关切之下:进门感到温暖、出门看见蓝天。

这个民生关切,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各部门、地方的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深刻理解“宜”字,时刻把“宜”字抓到手上,并当作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的方法论。

新华社记者 刘阳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