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海淀:中关村大街提升改造将变身“城市客厅”

2021-01-14 05:09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海淀 中关村大街提升改造将变身“城市客厅”

中关村大街是海淀区最重要的城市道路:中关村科学城从这里发祥;清华、北大、中科院各院所,国家图书馆、民族剧院等科教文化设施分列道路两侧;冬奥场馆首体把着南头……伴随城市发展,大街进入城市更新阶段。海淀区计划用2到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集“创新客厅、求知客厅、邻里客厅、文化客厅”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这是记者昨天(13日)从海淀区“两会”上了解到的。

“中关村大街公共空间承载着交通、交往、交互、文化多种功能,犹如家中的客厅一样,满足了通行、交流、休憩、展示等多种需求,因此我们将中关村大街公共空间定义为‘城市客厅’。”中关村大街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次改造范围南起白石新桥,北至清华西门,总长7.2公里,公共空间面积约2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2.5亿元。不同以往,改造将打破用地红线划分,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区空间管控”转变,对包括市政道路、市政绿化、建筑退界在内的整体空间进行统筹规划设计,改造内容包括交通流线、园林绿化、城市家具、景观小品、地面铺装、标识系统、夜景照明等。

改造将从“重构生态基础、重归行人优先、重焕街区活力、重塑文化特征”入手。梳理其空间布局,概况为“三线+三中心+四种空间类型”。“三线”指南北贯通的自行车专用道、丰富便捷的人行道、富有特色的健步道。“三中心”指在中关村大街沿线形成中关村广场、当代商场至魏公村地铁站、清华西门及周边水系三个公共空间重要节点。“四种空间类型”根据沿线建筑属性即商务办公、高校院所、生活社区、文体单位,结合周边人群使用需求,建设四种类型公共空间——“创新客厅、求知客厅、邻里客厅、文化客厅”。

今年,中关村大街改造更新将先期启动两个“样板空间”建设:一段位于南大街东侧,数码大厦到魏公村地铁站,长度约900米;一段位于大街西侧,中央民族大学至神舟大厦,长度约600米。两处“样板空间”力争在年内完成基本建设。

责任编辑:詹雨泉(QZ0018)作者:于丽爽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