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潘达于将珍藏的两件青铜重器——大盂鼎和大克鼎无偿捐献国家。1959年,大盂鼎应征北上,入藏当时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克鼎成为上海博物馆馆藏。最近,双鼎将先后在上博和国博重逢。
华夏中国,鼎立世界文明数千年,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艺术。大盂鼎、大克鼎是清末“海内三宝”之二,另一件是毛公鼎。这两件重器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多数研究认为,大盂鼎于道光初年在陕西出土,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有关于商人纵酒亡国的内容,印证了文献的相关记载,并直观再现了西周早期周人的原始话语。大克鼎腹内壁铸铭文290字,记载了作器者为“克”,他是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
1951年,双鼎被无偿捐赠给国家,后来分别入藏上博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从此,双鼎分镇京沪。2004年,大盂鼎赴上海与大克鼎聚首,在“人寿鼎盛——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中展出。时隔17年后,双鼎再聚。昨天,国博和上博发布“时间表”:“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将于6月18日在沪开幕,预计展期1个月,将展出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战国的有铭青铜鼎21件。展览中的青铜鼎均为上博1952年成立以来,源自社会各界的捐赠。
随后,双鼎将在北京展出。国博常务副馆长陈成军表示,此次国博上博互借大盂鼎、大克鼎,并以两件国之重器为核心,在建党百年各自策划主题展览,不仅是为了表达博物馆人在新时代对当年的捐赠者潘达于捐赠义举的崇高敬意,也是博物馆人奉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的一份深情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