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2023年具备开放条件

2021-12-16 06:33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副中心三大建筑2023年具备开放条件

记者昨天(15日)从通州区两会上获悉,目前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预计年底将实现外立面亮相,力争2023年底前具备开放条件。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将全面建成并高水平运营。

城市副中心剧院又名“文化粮仓”,其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包括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及室外剧场,总座位数约5500个。剧院各厅堂的设计对标国际一流剧院声学标准,歌剧院混响时间设计为1.5秒,可满足西方歌舞剧演出要求;音乐厅混响时间设计为2.0秒,可满足四管制交响乐演出要求。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赤印”和银杏树叶片,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少儿馆等功能分区。图书馆地下一层以文献典藏为主要功能,引入了国际领先的“智慧机械书库”,能够快速响应读者的借阅需求并精准完成文献自动出入库,实现从传统图书馆“人找书”到“书到人”的服务模式创新。此外,图书馆外立面由276块超高玻璃幕墙围绕而成,使图书馆整体效果更通透、明亮,实现室内山体景观与室外自然景观融合延伸,为广大读者营造舒适、独特的阅览体验。

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日接待量可达6000人次。大运河博物馆对标国际一流博物馆进行设计建设,具有馆藏文物安全保护措施等级高等特点,结构设计方案按照罕遇地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隔振技术,在建筑物的上部和基础之间加设“隔震层”,将博物馆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分离开,使建筑最大水平位移变形能力达到1.2米,发生地震时能够有效消减74%的地震力,最大程度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室内重要设施和文物安全。

在三大建筑围合交会处,地下部分还建有共享配套设施,集购物消费、餐饮服务、文创交流、亲子娱乐、共享停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及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配套商业设施。此外,共享配套设施还接入了4.9万平方米的轨道交通预留工程,未来可实现M101、M104地铁线路连通换乘,市民游客可通过共享配套设施与地铁换乘站、三大建筑无缝连接,实现绿色交通出行。

2022年,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计划完成全部主体结构及幕墙工程,机电工程、区域内小市政基本完工,精装修工程完成90%,并配合使用单位运营布展。

责任编辑:詹雨泉(QZ0018)作者:孙云柯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