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深改第一年”系列报道之“门头沟涵养”
编者按:2015年即将过去,2016年已在眼前。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回望这一年,北京,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发展活力,着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精细化管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12月25日起,千龙网推出“‘北京全面深改第一年’系列报道”。千龙网记者分兵多路,深入北京十六区,为您报道,敬请关注。
商运道、军用道、香道,提起这三个词,地道的老北京便会想起兼具这三个特征的京西古道。而说到京西古道,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门头沟区——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京西古道犹如一张大网横纵门头沟,让门头沟区不仅具备几分神秘,又带着亲切的乡土气。
如今,京西古道及其周边已逐渐演化成为一片知名风景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去观光游览;如今,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已在这片区域中拔地而起,并越发完善,成为突出门头沟区生态涵养区定位的重要抓手;如今,困扰着百姓生活的采空棚户区正在被一点点改造,以提高当地百姓生活品质,增强百姓的生活幸福感……
以打造科技园突出生态涵养区功能
生态涵养区的定位在引领门头沟区的发展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10月22日,北京市市委书记郭金龙冒雨来到门头沟区调查研究时就特别强调,门头沟区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牢牢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坚持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在实现功能、尽到生态涵养区责任中,实现自身价值,在落实功能定位中履行好富民职责。
门头沟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谈起门头沟区在把握生态涵养区定位方面所做的工作,就不得不提到中关村科技园门头沟园(以下简称科技园)的建设。
据介绍,该科技园的前身为石龙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石龙经济开发区加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命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成为“一区十六园”之一。目前,它已是门头沟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创新基地。
今年1至4月,科技园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其工业总产值以及新产品产值增速等指标领跑生态涵养发展区。为了巩固这一成绩,也为了更好地聚拢科技创新企业在园区内的发展,今年9月,门头沟区发布了“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公布了主导产业定位、产业发展保障措施、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等,这也意味着该园从生产制造产业为主导转向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阶段。
例如,门头沟区专门出台了“门创30条”,推出了四大类补助办法,拿出千万资金对优秀人才、中小创新创业企业及总部企业、创业服务、创业投资予以支持。针对小微企业普遍资金短缺的难题,园区除补贴三年房租40%、补贴宽带资费50%外,还设立了科技研发补助。其中,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可最高申请补助额300万元。若是企业成功上市融资,还可获得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对此,园区企业纷纷点赞。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世栋就曾感叹:“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能享受到科研补助和减免房租等扶持政策,这就是解决了创业者的燃眉之急!”
值得一提的是,在落实郭金龙所强调的要“始终坚持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上,门头沟区一方面积极打造科技园;另一方面仍不忘不断扩大绿色空间,持续加大生态建设的工作力度。今年以来,门头沟区积极开展煤矿和非煤矿山关闭后的生态修复工作,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打造了龙泉湾等标志性水系景观。截至2015年底,门头沟区全区森林总面积达到1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为41.18%、64.27%。
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助力首都现代服务业发展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明确指出,“同意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试点期为自批复之日起3年”。其中,“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扩大旅游业开放机制。鼓励外商投资旅游业,参与商业性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投资旅游商品和设施”就是重要的一项。
千龙网记者从门头沟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为促进该区的旅游发展,2015年,门头沟区设立了京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打造浅山区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带。此外,门头沟区还积极建设旅游景区。其中,潭戒景区组团初具规模,妙峰山景区高端文化项目不断集聚,南石洋大峡谷正式对外营业,百花山、灵山景区已进入项目规划论证阶段,戒台寺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正式启动。
对于景区的建设,不少旅游爱好者和骑行爱好者表示欢迎。“80”后骑行爱好者张水星就对记者表示:“我喜欢骑行到门头沟,特别是夏季,山里有不少小池塘,里面有芦苇,有睡莲,非常美,特适合野营。从水闸骑到木城涧这一路,沿途有不少类似的景色,但都处于鲜为人知的状况。建议门头沟区可以按照永定河文化公园的建设思路,再把这些地区好好利用下,为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渴望利用休息时间多亲近大自然的工作一族多谋些福利。”
对此,门头沟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也进一步表示:“明年,门头沟区依然要在旅游业上着力,重点推进项目建设,使其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门头沟区将加大招商引资,深化政企合作力度,加快华侨城斋堂项目、顺峰灵山等项目建设;推进南石洋大峡谷景区整体开发项目建设,打造集峡谷观光、地质科普、森林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整合灵山生态旅游资源,打造高端山地旅游休闲度假区;完善阳坡园旅游产业配套服务设施,打造精品旅游村庄等。”
以推进采空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
长久以来,采空棚户区改造问题都是门头沟区推进改善民生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而这一问题的形成既与该区特有的地质地貌有关,又与历史背景有关。
打造“健康门头沟”的理念早已融入到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发展当中。图为在该区永定河文化广场内打乒乓球健身的市民。千龙网见习记者王霁平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采空区是指因人为开采、挖掘或自然地质运动形成的地表下的空洞。门头沟采空棚户区主要位于门城地区西北部。该地区曾是北京主要的煤炭产地,由于长期的矿业开采,形成了深达100—400米的采空区。因煤矿开采的需要,采空区内曾建设了大量简易平房,日积月累形成了采空棚户区。该采空棚户区以低矮破旧平房为主,居住面积小,棚户集中的区域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0平方米。而且地下采空的结构还造成该区域地面地质结构不稳定,部分区域的建筑存在多处结构性破坏,这给该地区的居民居住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此,门头沟区将采空棚户区改造作为本届区委、区政府的“一号民生工程”。2015年,门头沟区完成了棚改收尾阶段1.3万户房屋拆迁腾退等任务。与此同时,门头沟区还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以保障采空棚户区居民的生活。
例如,今年6月,为了解决门头沟区采空棚户区房屋整体征收项目中,已腾退住户中的困难户的住房问题,门头沟区特意为868户特困户推出了“优先选房”的优惠政策。
曾住在东辛房街道采空棚户区的李女士就对记者表示,政府下决心对采空棚户区进行改造可以说是解决了该地区居民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棚户区的房子不仅狭窄,采光差,取水、用电也非常不方便。再加上房屋的保暖性差,到了冬天,家里的老人均感到非常不适应。“因此,对我们广大居民来讲,采空棚户区改造完全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我们在表示感谢的同时,无条件地全力支持!”李女士说。(文/千龙网见习记者 王霁平)
相关阅读
北京顺义走在愈发清晰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路上——“北京全面深改第一年”系列报道之“顺义‘路上’”
北京石景山如何让群众看见疏解与提升的实际好处——“北京全面深改第一年”系列报道之“石景山‘看见’”
北京房山发展层次因新生态和新结构而变——“北京全面深改第一年”系列报道之“房山层次”
北京怀柔如何运用“1+3”模式打造新印象——“北京全面深改第一年”系列报道之“怀柔印象”
北京西城怎样破解“非首都功能疏解”难题——“北京全面深改第一年系列报道”之“西城破解”
北京平谷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前哨为己任——“北京全面深改第一年系列报道”之“平谷前哨”
北京丰台关键词中见担当——“北京全面深改第一年”系列报道之“丰台担当”
北京东城这一年的疏解、棚改和文化——“北京全面深改第一年”系列报道之“东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