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回应]北京市卫计委回应人大代表:加大高龄产妇孕前健康教育

2016-01-22 13:0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月22日讯(记者 欧阳晓娟)随着2016年1月1日北京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生育第二个孩子。但是,面对本已紧张的产科医疗资源,一旦生育高峰期来临,北京市卫生医疗机构将如何应对?“北医三院高龄产事件”也引发了许多人大代表对于高龄产妇生育问题的担忧。随着产妇初孕年龄的增长,二胎高龄产妇的问题也引起了人大代表的关注。

人大代表范志红问询:如何应对高龄产妇的增加

1月21日晚上,海淀代表团的范志红代表来到了北京市卫计委接受代表问询处。“北京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之后,我身边许多40岁左右年龄的女士,都特别想怀上二孩,可却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针对高龄产妇的生育应对问题,范志红向市卫计委相关部门提出了自己疑问。

现状:6万产妇的增加与超负荷产科床位之间的矛盾

2014年2月21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本市成为全国第五个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北京市单独两孩申请数和办证数分别为61810例和56346例。 “单独二孩”政策已经带来了较大的生育压力,可想而知,“全面二孩”实施之后,生育“压力”必然增大。

然而,据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本市共有产床4907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649张,占到33.6%,二级及一级2704张,占到55%,其余为民营医疗机构。去年全市产科平均使用率91.7%,仍有一定承接余地,但其中三级医疗机构产床使用率已达到108%,属于超负荷运转,二级医疗机构使用率为88%,而一级则仅为14%。

如此紧张的产科医疗资源,又再如何应付二孩的孕妈妈们?

北京市卫计委:加大高龄产妇孕前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针对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高峰压力,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耿玉田表示,目前,助产供给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压力非常突出,尤其是三级公立医院。

下一步,北京市卫计委将继续强化本市妇幼机构能力,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妇幼信息系统,了解全市建册建档以及床位的使用情况,引导非高危孕产妇前往基层妇幼机构就诊,初步建立基层妇幼机构承担分娩任务、三级医疗机构承担高危孕产妇生育保障的机制。

同时,还将开设高危产妇转诊绿色通道。“每一片区域都有一家三甲医院都为高危产妇转诊提供绿色的便利通道,转诊时间则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而定,紧急时,可实现转诊‘零距离’。”

针对人大代表范志红的问询,耿玉田表示,北京初孕年龄平均为26岁,全面二孩放开之后,产妇年龄或将进一步增大,这也意味着生育风险进一步增大。所以北京市卫计委将加大孕前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呼吁广大市民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此项检查包含19项,成本高达600元,而且都是免费的。高龄产妇更需在准备怀孕前,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健康生育。”

此外,北京市卫计委还将调整妇科和产科工作人员,减少妇科床位转成产科床位,并提升基层助产机构的服务能力。

点击进入:2016北京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柳杰(QJ0003)  作者:欧阳晓娟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