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高院代院长杨万明作工作报告:立案登记制全面实施 2015年全年收案60万余件 创历史新高
“民告官”1.5万件 同比增7成
市高院代院长杨万明上午作工作报告。摄/记者 付丁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王子薇)今天(26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代院长杨万明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2015年,全市法院全年收案601849件,比上一年全年超出13万余件,同比上升29.4%,结案542879件,同比上升21.1%。收案、结案数量均再创历史新高。
审结“大屯路隧道飙车”案、网络推手“立二拆四”非法经营案,以及全国首例“股权重筹”案等一批社会关注的案件。审结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受贿案、国家能源局系列腐败案等职务犯罪案件,为反腐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法制晚报》记者专访市高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安凤德,解读北京法院2015年工作亮点以及2016年全市法院司法改革规划。
数读报告
亮点一:去年全市法院结案54万余件
报告摘要:2015年,全市法院全年收案601849件,同比上升29.4%,结案542879件,同比上升21.1%。
全年审结刑事案件22335件,同比下降2.5%。依法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019件,对507人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依法审结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受贿案、国家能源局系列腐败案等职务犯罪案件,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全市法院对2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22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
解读:收案数量的大幅攀升有多种原因,过去法院对一些复杂、敏感、群体性矛盾纠纷,往往采取诉前化解、协调解决等方式处理,去年这类案件大量进入诉讼程序。
从去年5月1日起,立案登记制全面实施。受案范围扩大、诉讼门槛降低,对符合法律规定立案条件的,法院一律依法立案,来法院,当场立案的数量就超过立案总量的九成。
去年,法院还加大对醉驾、非法集资、电信诈骗、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网络犯罪等多发犯罪的惩治力度,审结“大屯路隧道飙车”案、全国首例“股权重筹”案、北大诉邹恒甫、方舟子诉崔永元等一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在涉网络名誉权纠纷案件中,判决明确了网络言论自由的界限和名誉权的保护范围。
亮点二:“民告官”数量飙升超7成
报告摘要:全市法院受理行政案件15451件,同比上升70.2%,全年审结行政案件13893件,同比上升53.3%,行政机关败诉率为12.1%。
法院努力化解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机关之间的矛盾,在涉及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新机场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案件中,加大协调和化解矛盾力度,经向当事人解释法律、促进行政机关完善行政行为,原告主动撤回起诉1479件,增加近五成。
解读:新行诉法正式施行后,全市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大幅上升,特别是以区县政府、市政府、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为被告的案件数上升明显。此外,还受理了一大批以高等学校为被告的行政案件,涉及研究生招录、开除学籍以及信息公开等类型案件。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全市法院积极适应新行政诉讼法立法宗旨的新变化,更加注重发挥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功能,更加坚持严格司法和依法裁判。从行政机关的败诉率看,去年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一方面是由于行政机关负责人积极出庭应诉,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这些应诉的负责人出庭前都对法律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逐步提升。
亮点三:查控逃匿“老赖”306人
报告摘录:去年全年执结案件124231件,同比上升18.8%。法院依法采取各项强制措施: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司法拘留等。公安机关协助法院查控逃匿被执行人306人,移送涉嫌构成犯罪的被执行人10人。
解读: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市高级法院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执行信息查询中心,对被执行人的身份和财产信息进行实时查询。2015年,该查控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与8家银行实现了“点对点”专线网络查询存款,与3家银行实现了网上在线冻结存款,与1家银行实现了网络查、冻一体化。
此外,法院还落实和完善了执行办案与指挥管理系统,与天津、河北高院签订了京津冀法院执行联动协作协议,逐步实现三地法院执行办案的“同城效应”。
司法改革
亮点四:对院庭长监督实现“全程留痕”
报告摘录:认真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市二中院等五个法院作为全国试点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实行人民陪审员随机选任,1505名人民陪审员获得任命。
2015年,全市法院873名院长、庭长共办理案件91195件,占全部结案数量的16.8%。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59.4件,同比上升19.8%,有的法院一线法官人均结案达300余件。
扩大上网裁判文书范围,全市法院上网公开裁判文书已达36万篇,比上年增长3.5倍。
解读: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市高院选择了部分法院开展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
实现司法审判去行政化。司法改革不是完全取消院长、庭长对审判工作的监督管理,关键是明确院庭长的权力清单,充分发挥院庭长作为资深法官在审理特殊重大疑难敏感案件中的优势。院、庭长办案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法院对院庭长监督管理实现“全程留痕”,促进院庭长监督管理的规范化。
亮点五:依法改判、发回重审案件52件
报告摘录:去年,全市法院从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等6个方面进行整改。接受检察机关监督,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98件,依法改判、发回重审52件。
解读: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为民措施,更加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队伍素质能力,确保队伍清正廉洁。规范审级监督关系,明确改判、发回重审标准。
此外,严格执行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等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今年任务
亮点六:保障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进行
报告摘要:2016年,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依法严惩严重暴力犯罪;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严惩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
保障非首都功能疏解依法有序进行,依法妥善审理涉及解除商铺租赁、污染企业腾退等案件。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提高城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解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类型纠纷可能会进入诉讼渠道。例如,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涉及到部分企业搬迁、撤并和破产,就可能引发企业清算类纠纷;对于区域性的专业市场、物流基地外迁,还难免会引发市场与商户之间的租赁纠纷、补偿安置纠纷以及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纠纷等。同时,行政副中心建设、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都涉及到征地拆迁、项目开发、工程建设,这些环节的问题都可能需要司法服务。
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通过依法妥善审理相关案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十三五规划实施提供司法保障。
本版文/记者 王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