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事】老双棒儿回归 怀旧冰饮里寻京味儿

2016-04-26 15:4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北冰洋“老双棒”雪糕、小豆冰棍试销一年后真正回归市场。小时候的“双棒”要回归了,一下子又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这期北京故事,咱们来说说#哪些让在北京大孩子怀念的童年冰饮#。

双棒

这样的小漫画,北京孩子一看就懂

北冰洋汽水

经典标志:玻璃瓶、雪山白熊

2011年北冰洋汽水上市,指导价2.5元。

仰着脑袋的北极熊、玻璃瓶金属盖儿、呲呲地气泡响……对于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前的“老北京”来说,北冰洋是童年唯一的带色儿饮料。问起京城的“80后”们,他们会眉飞色舞地讲起,为了当场退还玻璃瓶,常常跟小伙伴比赛,一口气干光整瓶汽水儿的趣事。

北冰洋的前身,要追溯到1936年的北平制冰厂。卢沟桥事变后,厂房曾被充作日军专用仓库,后于1949年收归国有,一年后,“雪山白熊”商标图案问世,并相继推出冰棒和雪糕。1985年,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成立,北冰洋迎来历史的辉煌时期。自1985年至1988年,北冰洋公司产值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利润达到1300多万元,牢牢占据着京城冷食、汽水领域的“大哥”位置。

1994年,伴随着招商引资大潮,北冰洋食品公司开始同外商合作,“北冰洋”汽水被分配给其中之一的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生产。

遗憾的是,外资并没有给老字号带来活力。百事一门心思发展自己的产品,陆续将诸多碳酸饮料成功打入中国市场,但风靡了半个多世纪的“北冰洋白熊”却遭到“雪藏”,直至停产。

一晃14年。2007年,中方开始和百事公司艰难交涉,要求收回“北冰洋”。最终这场谈判以“4年内不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产品”为条件,北冰洋品牌的经营权终于回到了中国人手中。

2008年,义利开始托管北冰洋品牌。2011年11月,曾经的“京城汽水之王”回归了。选择在冬天,这个碳酸饮料的销售淡季,以橘子和橙子口味“低调复出”的北冰洋,没有过多宣传造势,却轻松创造了第一批10万箱(一箱24瓶)的销售量,随后推出易拉罐装。

北冰洋热迅速席卷京城。2013年,北冰洋瓶装饮料年销售量约200万箱。2014年夏天,北冰洋的日均销售量已达2万箱,即每天有48万瓶的北冰洋被一抢而空,其中,玻璃瓶装的北冰洋销量,已超过同样包装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北京地区的销售总量。

“老双棒”雪糕

经典标志:大白熊

北冰洋“双棒儿”,吃进嘴里不冰舌头,蛋奶味道十足。独特的造型极为方便跟哥们儿姐们儿分享。在老北京的夏日冰品记忆中,绝对有一席之地。

2001年4月,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与北京双都食品厂合资成立北京北冰洋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北冰洋公司授权双都食品厂在产品中使用“北冰洋”商标。后北冰洋冷冻公司由双都食品厂承包经营,承包期限至2014年12月31日。

目前,市场上仍有印有北冰洋白熊的旧款雪糕,是双都食品厂承包经营时期的产品。

2008年北京义利食品公司托管北冰洋公司后,我们一直在和双都食品厂商谈,想提升北冰洋产品品质及档次。

2013年,北冰洋公司通过法律程序将“北冰洋”商标从北冰洋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收回。

拿回“北冰洋”商标后,复出的北冰洋公司于2015年推出了包括北冰洋双棒雪糕、小豆雪糕等试销产品,今年4月中旬正式上市。

重装上市的双棒雪糕,透明塑料外包装上印有北冰洋大白熊,售价8元。基于传承和创新,也为满足现代人口味,新上市的产品配方是在老北冰洋配方的基础上进行重新优化、调配,选用高品质全脂奶粉,固形物含量高达30%以上,大大高于行业标准。

红11

而原本生产双棒的北冰洋冷冻公司只得将商标换成红色“11”。这种双棒市面上还有。

袋儿凌

上世纪8、90年代,“袋儿淋”也是北京人夏日里最爱的那口儿。

当年拿回商标权后,北京人熟悉的小豆、红果冰棍,都列入北冰洋回归计划。20年前够一家人吃的“袋儿淋”也与时俱进,在保持水果口味的前提下,将改装成更加卫生、方便的“碗儿淋”上市。

冰葫儿

经典标志:葫芦外形

冰葫

五颜六色,细细长长的像葫芦,可以从中间掰开与他人分享,冻得冰冰的,掰不动就从上面咬破,用牙齿咬住了死命往一个方向扭,直到它失去韧劲儿,尽管姿势不雅,但大家可瞧不上用剪子剪开的文雅劲,味道有橘子、杨梅等。那会儿也没人考虑冰葫儿是否卫生、是否含有色素,塑料包装是否有毒,反正它是北京孩子放学后最爱的的一种冰饮,一路上连玩儿带嘬,塑料葫芦吸干了,也就走到家了。

老北京瓷罐酸奶

经典标志:白瓷罐

瓷罐酸奶1

提起圆口上扎着橡皮筋儿的“大肚”瓷罐酸奶,很多北京人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那沉甸甸的手感、酸甜醇香的味道,已经伴着他们走过了几十年,融入几代人的生活记忆。

原北郊冷饮食品厂茹厂长回忆,生产瓷罐酸奶大约是1981年,牌子叫“昌华”。这种形状的瓷罐从张家口进货,没啥特殊考虑,没想到如今成了经典。 当时每天到厂门口进货的商户很多,供不应求,商户想要300罐,只能取走100罐。

然而,随着袋装酸奶、盒装酸奶的大量上市,瓷罐酸奶的市场不断缩小。作为“硕果”仅存的两家企业之一,2009年,北京震寰乳业有限公司,因迁址复工变成了新建项目,新政策设立的生产规模这道门槛引发瓷罐酸奶退出传闻。当时,网友曾集体签名“留住瓷罐酸奶”,还重新唤起了老北京人对它的回忆。

还好,瓷罐酸奶还在,一直没有离开老北京人的生活。如今它也成了很多外地游客到北京后必尝的一道美食。

“老白牌儿”啤酒

经典标志:白色商标

白牌啤酒

北京啤酒品牌始建于1941年,当时它的名字还叫做“北平啤酒”,是北京历史上最早建厂的啤酒品牌。新中国成立后,“北平啤酒”随之更名为“北京啤酒”,这个名字,一叫就是六十多年。

那时,北京啤酒厂生产的北京啤酒,都是绿色大玻璃瓶,白底儿的商标上醒目地印有“北京啤酒”四个大字。“很多人喝啤酒只认我们的牌子,根据商标给它取了‘老白牌儿’这个亲切的名字!”当年的老职工回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京城百姓喝啤酒,基本上只喝五星啤酒和北京啤酒。当时,五星啤酒地处城西,北京啤酒位于城东,于是,就以天安门国旗杆为界,五星啤酒主要在城西销售,北京啤酒侧重在城东经营。当时的北京啤酒,获过金奖,上过国宴,连飞机上都有供应。

老白牌儿,曾经为全城供应一半的啤酒,后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一蹶不振。如今,它的身影又重新活跃在北京各大超市、零售店和餐厅中。

责任编辑:李红英(QN0016)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