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为组成部分的“三个文化带”建成后,无疑将为北京古都风貌的基本格局奠定基础。昨天,关于如何推进“三个文化带”建设,辛燕琴委员建议,突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各个文化带的建设。吴世民委员的提案形同接力,他认为本市在西、北、东三面都有了明确的文化带后,南部理应不能缺席,他建议筹建南海子历史文化区,最终形成“三带一区”的古都文化格局。
地处不同区域的三个文化带在先天条件和管理模式方面都不尽相同。辛燕琴委员提出要加强发改、规划、财政、城建、文物、水利、旅游以及环保等部门的联动,协同制定保护方案,形成市、区两级统一的保护利用管理机制,建立以世界文化遗产、重要国家级文保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整体保护格局。
她建议,通过建立“北京长城国家公园”,推进长城文化带的保护利用;通过建立“北京西山国家公园”,推进西山文化带的保护利用;通过建设“北京运河文化博物馆”,推进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
吴世民委员以“不能天缺一角”作为自己提案的出发点。在他看来,以南海子为中心的南苑地区同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脉。“早在明代,南苑地区就是著名的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所在地。这里还见证了一系列与历史和睦有关的重大事件,包括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喇嘛,康熙皇帝慰劳平定西部叛乱的将士。”
关于今后如何定位,他提出设想:“南延中轴线古都文化,汇集南苑历史文化脉络,塑造首都城南国门传统文化形象。”在他看来,当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筹建南海子历史文化区还可以拉动周边区域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