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月16日讯(记者 于振华)北京通州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为19.74%,指标远低于北京市规划的平均水平。为此,九三学社党派提案建议,为防止出现新的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在通州与河北接壤的区域,打造大型生态过渡带,并调整为以乡土树种为主,打造符合北京通州区域自然特征的森林景观。
据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方炎介绍,北京通州新城规划范围内人口为119.1万,建设面积80平方公里,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占地14平方公里。通州区林地总面积19147.71公顷,占区域面积的19.9%。而通州区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为19.74%,这一指标远低于北京市规划的平均水平。
“我们建议将通州新城建设成‘森林城市’。”方炎委员告诉千龙网记者,九三学社党派提案建议优化通州新城规划,把核心区建设和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及环境规划统筹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将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放在京津冀更大的尺度中进行考虑,要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扩大和保证森林营建的空间。尤其是要协调河北、天津等周边区域的发展,协同周边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方炎委员介绍说,九三学社党派提案建议,要尽快开展通州区现有森林景观质量的提升。通州新城区域现有林地引进外来树种过多,造成森林质量与健康状况很低。这应通过实施改造计划,调整为以乡土树种为主,打造符合北京通州区域自然特征的森林景观。
“科学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并与打造生态型节约城市结合起来。”方炎委员指出,通州区的土壤中营养物质和有机质的含量普遍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下限值,属于非常缺乏营养的状态,并且偏强碱性。在今后的抚育改造与森林经营施工中,对于不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土壤要进行土壤改良。
鉴于目前通州区路河绿带大多不具备灌溉条件,基本为雨养绿地,九三学社党派提案建议重点考虑雨水收集利用方面的工程措施,同时重点改善土壤保水持水能力。在条件允许的地段建设配套节水灌溉设施。
对于通州新城及周边地区低质低效林地要实施更新改造。方炎委员解释说,由于通州区现有森林或林地主要集中在潞河及新近种植的平原生态景观林,主要是以同种或者同类型的绿化模式为主。九三学社党派提案建议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进行森林景观的提升。
方炎详解介绍说,在北京六环路两侧根据功能和周围区划,增加两侧景观的多样性。除了森林景观外,可以增加湿地景观、农田景观、原野景观、果园景观、城市园林小景。同时可以几种景观相互使用,达到形成多样化赏心悦目的景致。对过去遗留的建筑弃土,经过适当的土地与地形整理后进行森林营造,构建微型山地森林景观。
对于现有路河两侧密集无序的林地,可以适当整理疏除掉一些生长不良的杂木,同时增加部分观花观果、常绿植物,在改变旧有色彩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冬季绿色景观,实现道路植物景观防护和观赏的双重功能。
而对于过去营建的大量开敞性草坪景观地段,九三学社党派建议在保留局部景观模式的同时实施改造措施。通过增加二月兰、甘野菊、翠菊、小红菊等乡土草本植物在草坪中形成缀花,降低养护水平的同时也为道路景观增添色彩。同时在草坪上适当点缀冠性良好的乔木,搭配原有野草等绿色期长的地被,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形成草原般的四季景观。
此外,在通州凉水河、运河部分等河流两岸,应在已有植物结构的基础之上,增加湿地植物的种类,如莲花、慈姑、芦苇等,两岸种植山桃、碧桃、杜梨、七叶树、鹅掌楸等,以丰富森林景观层次。
“加强对现有林地的管理,完善现有森林管护的政策。”方炎委员补充说,目前通州区除平原造林以外,大多数绿地的日常养护主要依靠村民兼职维护,从专业角度和职业角度来说,这种程度的养护对森林景观质量的提升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九三学社党派提案建议,要尽快建立北京行政副中心地区城市森林管理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森林绿地养护队伍管护新城的森林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