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草案)》成焦点话题 代表建议运动应远离误区、因人而异

2017-01-18 01:34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草案)》成焦点话题 代表建议运动应远离误区、因人而异

快走、长跑、瑜伽、打球、广场舞、太极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加入到健身大军中来,运动已然成为首都市民的新时尚。17日已经人大常委会三审、又提请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代表审议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草案)》,成为代表们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

增加孩子

体育课时 

“健身应从娃娃抓起。”昨日,市人大代表,北京天润置地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贾树森在平谷团审议《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草案)》时建议全民健身从娃娃抓起,中小学增加体育课占比;企事业单位每日为员工增设专门的运动时间。

贾树森表示,中小学生体育课设置过少,有时还会被语文、数学等科目占用。为此,他建议学校增设体育课占比,将运动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增强体质、全面发展。贾树森表示,“现在的学生吃住条件都比较好,身体锻炼更为重要。”贾树森称,国外中小学校设有很多的体育场馆,可供学生活动。“这一方面,北京也应该加强建设。” 

除了学生,贾树森表示,上班族每天生活压力、工作强度较大,年轻人颈椎病、头疼等尤为突出,为此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建议企事业单位每日设立专门的时间,供员工锻炼身体。“除了中老年人,学生、上班族的锻炼都可以是强制性的。” 贾树森称。

引入专业

机构指导

市人大代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田禾表示,现在热衷运动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家在锻炼时也存在很多误区,为此,建议全民健身条例引入专业的卫生医疗机构,或将健身指导与体检相结合,让每一位市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正确的运动方式、运动量。

田禾表示,如今大家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但很多人也因为运动过量,导致身体出现了不适,比如跑步过量导致膝关节受损等。“身边很多人想锻炼,但是并不知道如何锻炼,于是就随着大多数人一起运动,可实际这项运动并不一定适合他自身的身体情况。”

田禾建议,条例应该结合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身体条件出台一套更全面、系统的健身方案,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情况的市民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健身方式。同时,应该引入专业的卫生医疗机构,对市民进行科学的指导。比如体检时增设类似“健身建议”,“目前北京301医院就会体检报告中给予体检者运动健身建议。”

变废厂房为冰雪场

“3亿人‘上’冰雪”——这是我们国家在申办冬奥会时的承诺。市人大代表、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鸿江参与了健身条例的起草,他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任重道远。目前北京市真正用于青少年室外活动的冰雪场所太少,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对于冰雪运动爱好的需求。

李鸿江指出,冰雪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需要专门的器材和场地,北京市有几十家青少年冰雪俱乐部,但租赁固定的训练场所、购买冰雪设备费用都比较高,解决之道是要多建设冰雪设施。李鸿江指出,北京天气很难建室外冰场,大多是在体育场馆铺冰,这方面的资源可以挖掘,建议在北京市关停并转企业的车间、废弃的工地和厂房,由政府协调进行适当改造。

另外,李鸿江说,北京推广冰雪运动急需高水平的冰雪教练,首都体育学院已开始为2022年冬奥会做准备,学校考虑增设冰雪专业,培养冰雪方面人才。他还建议普及冰雪文化,更多地转播一些高水平的冰雪赛事,比如冰球、冰壶比赛等。

校园设施

学生共享

关于“全民健身”条例中提到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开放问题,佟丽华认为,具体开放的人群必须细化,最主要的开放对象应该是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而且是在节假日、放学后等时段无条件地向附近的未成年人开放,让中小学生便捷地使用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锻炼。

佟代表还提醒说,学校体育设施向周边社区成年人开放则应慎重,成年人进入学校,万一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将产生不良后果。从事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工作的佟丽华指出,孩子受到的伤害往往是来自熟人和周边人,在学校场所受到的伤害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在晚上和节假日学校管理力量薄弱,如何预防在学校健身的社区成年人对在校学生的伤害是必须要考虑的。

另外,佟丽华指出,现在很多孩子的业余时间都沉迷网络游戏,尤其是很多大学生通宵玩游戏,而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方式是参与到室外活动中。

强调增加

安全评估

市人大代表、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金奎则从专业角度提醒建议说,运动还是要因人而异,因此《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中应该增加并强调对于不同人群运动的评估和监测,尤其是安全性和效果性评估。

什么样的运动强度、运动类型适合什么样的人,都是不同的。杨金奎说,例如,很多老人喜欢登山,但是70岁以上的老人登山就是“有害无益”的行为。“关节是少用一次好一次,特别是老人,上下楼梯都会对膝盖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尤其是下楼梯。”

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运动时的心率不要超过“170-年龄”/分钟,健步走也没有必要在朋友圈“拼步数”,只要每天保持30分钟的有效运动即可。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