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陈斯)“自住房申购比高达100:1,共有产权房5:1,共有产权房不受欢迎了?”近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共有产权住房的质疑,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主任邹劲松作出回应表示,这种说法显然是误读。需求和供应比下降了,首要原因是共有产权住房资格条件比过去更严格,这是回归住房居住属性、抑制炒作的举措,“北京市将坚定不移地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引导居民形成梯级消费理念
邹劲松对自住房转化为共有产权住房的必然性进行了解读。自住房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供应对象过于宽泛,有限的资源没有优先满足无房家庭;分配规定实行全市大摇号,不利于职住平衡,不利于解决大城市病;定价机制需要调整;自住房规划设计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仍显不足;房屋分配和售后管理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些年来,北京市逐步建立了“保基本、分层次、广覆盖”住房供应体系,引导居民形成梯级消费理念。
对低收入群体,通过租赁型、小户型、低租金,满足市民基本住房需求,应保尽保。对于中间层群体,通过产权型、中户型、适当售价,满足市民自住型住房需求,做足做实。对于高收入群体,通过产权或租赁型、市场价格,满足市民不同层次住房需求,加强调控。
在新的住房制度安排下,中低收入者继续由政府提供租赁房、公租房,或者提供市场租房补贴,解决其基本住房问题。共有产权住房主要面向“中间层”的住房困难群体,这个“中间层”涵盖可以比较广泛,就北京来看,应该是涵盖所有无房家庭,当然也包括非户籍的“新北京人”,这是体现大保障、大支持的理念,充分体现首都的厚德包容精神。
打消投机空间回归居住属性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对共有产权住房的某些质疑。一种观点认为:过去自住房申请与房源比例高达100:1,最近配售的共有产权房项目,到了5:1,说明共有产权住房不受欢迎了。邹劲松表示,这种说法显然是误读。需求和供应比下降了,首要的原因是共有产权住房资格条件比过去更严格了。单身过去满25周岁就可以买,现在要满30周岁才可申请;在住房条件上,过去的符合限购就可以,现在必须没有住房转出记录等才可以申请,这都是回归住房居住属性、抑制炒作的举措。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共有产权住房转让受限,所以申购遇冷。邹劲松表示,其实,这种受限恰恰是对过去所有出售型保障房政策的纠偏,打消了投机空间,坚持了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真正回归住房的居住属性。“这类遇冷是一面镜子,能照出真正的刚需家庭,让那些投机的人退出了购房竞争,真正解决居住问题的家庭中签率反而高了,这正是政策追求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类遇冷越多,说明我们的制度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