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首钢的“冰与火”之歌

2018-12-14 06:54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冰与火”之歌

石景山脚下,首钢园区内,冬奥训练中心训练馆冰面上寒意更浓,制冰工刘博强已经在冰场守了10个小时,制冰并不是他的本行,过去的他曾在火花四溅的首钢当了十多年的钢铁工人。

200多公里之外的渤海湾,首钢京唐公司炼钢作业部转炉作业区里,巨大转炉内的铁水沸腾涌动,迎着扑面的火光和热浪,炼钢作业部工人陈香在一线忙碌指挥。

冰与火,两人的职业天差地别,但成了现如今首钢的主旋律。从石景山到渤海湾,从老首钢到新京唐,山海之间,完成大搬迁的首钢谱写了一曲“冰与火”之歌。

22年前,19岁的刘博强毕业后就来到了首钢轧钢厂工作,后来又到第二炼钢厂做了9年焊工。在离“二炼钢”不远处的第三炼钢厂,比刘博强晚4年进厂的陈香也当上了一线钢铁工人。世纪之交时的首钢已经是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与发达国家钢铁企业相比也不逊色。二人并不认识,但让他们同样难以忘怀的,就是首钢在行业内的辉煌成绩,提起工作单位来腰杆儿倍儿直。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首钢在北京只能维持800多万吨生产能力,水资源和土地短缺制约着企业发展,工业企业的性质也不再符合首都定位。为了还给首都蓝天和绿地,首钢把眼光投向了河北曹妃甸。进入新世纪,首钢率先进行搬迁调整,成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队。

钢铁主流程停产后的首钢老厂区,成为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正在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冬奥组委会、世界侨商创新中心、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等相继落户首钢北京园区。

面对首钢搬迁调整的机遇,刘博强和陈香都选择了坚守。

为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启动建设,急需培养一批服务冬奥的制冰扫冰人,乐意尝鲜的刘博强欣然报名学习。现如今像他这样的冰壶赛道专业制冰工,数遍全国也不到20人。

陈香成了第一批来到首钢京唐公司的员工,9年前他做出来曹妃甸的决定时并不犹豫:“550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300吨的转炉,这放在老首钢想都不敢想!”在首钢京唐公司的转炉主控室里,点点鼠标就能看到所有生产数据,远程控制生产流程,陈香掌握了从“经验炼钢”到“科学炼钢”的本领,这些年还带领团队搞起了科研创新。

在像陈香这样的近万名钢铁工人努力下,首钢异地重生,产品结构快速向中高端转变:家电板、桥梁钢、车轮钢国内占有率位居第一,汽车板国内占有率位居第二,电工钢跻身世界第一梯队,新产品不断实现全球和国内首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首钢前进的步伐加快,是北京唯一一家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综合试点单位,曹妃甸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首钢老厂区还着力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不断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产业……

不论在石景山还是渤海湾,“冰与火”之歌将继续上演,迸发出更加澎湃人心的动听音符。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潘福达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