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扎根社区10载引领居民们新的生活方式:慈善小店 爱心在这里传递

2019-01-31 15:55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慈善小店 爱心在这里传递

北五环一条林荫小路的尽头,有一间常年无休、且被众多国际社区环绕的二手小店——众爱慈善商店。罗汉床、木桶冰箱、卡地亚钻戒、高尔夫球棍、AI智能音响……这些商品没有老老实实摆在商场里,而是藏在这间慈善商店中。在这里,所有商品都是大家捐来的,儿童区、电器区、服装区、家居区、乐器区,每件商品几乎都只有一件。人们来这里捐赠、购买、淘宝、做义工,募集来的资金被用来帮助慈善组织,旧物在这里售卖,有了新的价值。

其实,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什么人会常逛这样的小店?来这里的意义仅仅是因为它便宜?“一对外籍老人是这儿的资深买家,几年来他们在小店里淘到了几十件宝贝,从景德镇青花玲珑瓷壶、古典铁艺吊灯,到陶艺烛台、手工羊角壶……它们被摆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负责人王东平说起小店的故事如数家珍,这个在社区扎根十年的慈善二手店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在家门口就能做公益也逐渐成了居民们新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慈善商店?

“每个人都有表达爱的需求,只是没有方向、没有通道而已。”王东平没事都会“泡”在店里。众爱慈善二手店本是一对热爱公益的英国夫妇创办的, 2010年还是全职妈妈的王东平从他们手中接过接力棒。聊起做慈善,王东平讲了一件难忘的事。小店刚起步的时候最缺人手,大量的捐赠品一车一车拉来,需要义工分类整理。年终的时候,店里决定给一位美国义工颁发突出贡献奖,可这位美国人却说了这样一番话:“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个奖,我是跟着我的心去做的,每个人都有善心,为什么偏偏给我颁奖?” 从那时开始,王东平就给小店定了调子——要当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去做。

众爱慈善二手店对北五环国际社区的居民来说并不陌生,十年光景,小花慈善机构、太阳村特殊人员子女关爱中心、BlueSky救助计划、雅安平民救援队等公益项目都得到过众爱的扶持。有记录显示,众爱直接资助过800多名白血病、肾移植患儿,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众爱也会及时捐钱捐物。“做慈善是会上瘾的,很多顾客都成了我们的老朋友。”王东平说。

慈善商店里的老主顾们——

这里是孩子的教育课堂

早上9点商店准时开门,一个身穿亮黄色外套、头戴发箍的小伙子拎着两包东西直奔前台。“这都是洗干净的衣物和玩具,我们用不上了。”

小伙子是来募捐的,身后抱孩子的女士是他的妻子。这是一个年轻的家庭,夫妻俩因为大学里的支教经历喜爱上了公益活动,如今有了自己的宝宝,更是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将衣物递给义工后,小伙子和妻子便径直走进了家居区,在一个小床旁停了下来,从兜里掏出卷尺量起了床板。“我们家地方有限,不知道这床能不能用得上。”小伙子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家就住在附近的社区里,除了挑床和床垫外,他还相中了一盏落地灯,夫妻俩每次来到小店都有意外收获。

夫妻二人在家居区逛,孩子却被玩具区吸引得“走不动道”了。结账时,小男孩有点不太高兴,原因是夫妻俩只允许他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果两个都要,过生日的时候就不买乐高了。你再想想,想好了告诉我。”妈妈说完就从小男孩面前起身离开了。

要什么给什么是当今家庭对子女的溺爱也是无奈,但为了教会孩子珍惜,选择一件最想要的东西,是这对夫妻坚守的原则。经过商量,小男孩终于放下了右手的玩具。妈妈安慰道:“你要知道买回去了就得对它好,如果买了放在箱子底下,那对有需要的小朋友来说就浪费了不是吗?”

是摩登女孩的爱心通道

捐衣物的一家三口刚走,小店就来了一位捐钱的姑娘。

“我跑了13圈,他就给我捐了130块钱!”姑娘是一位国际学校的教师,平时酷爱运动,与朋友打赌得到了这笔钱,于是全拿来捐上。“这几年社会上总有运动筹款活动,每名参与者在运动场上跑一圈,就有公司给公益组织捐10元钱,老人小孩走上一圈也行。”像这位姑娘一样前来捐钱的人也不少,去年夏天小店还迎来了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把自己结婚收来的上万元礼金全部捐了,之后,又捐了一枚钻戒。

因为小店坐落在国际社区中,因此吸引了不少外国客人。“我们家有个客房,客房的床垫不太好,平时没什么人,但公公两三周就过来一次,所以我们想选个适合老人的床垫。”此时的刘洁肚子里还孕育着一个新生命,他的丈夫本杰明是一位英国人,因为工作关系留在了北京。“在英国有很多慈善商店,去这种商店买东西,是很日常的事。在国外,这种商店都是有主题的,比如专门帮助狗狗的店、帮助女性的店等等,分得很细致。”本杰明介绍说。

下午3点,小店里来了一对老夫妇,家住天通苑,距离这里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不过每个月夫妻俩都会开车来小店淘宝。“上了岁数就不觉得名牌多好了,反倒喜欢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这位女士身披一块羊毛大披肩穿梭在手工制品展柜,相中了一款纯棉野餐包。“我们老两口没事就过来逛逛,也不需要我们给看孙子,上哪儿都自由。”老先生说。

新理念让旧物循环起来

“打包时,请把手套、围脖分开放在两个怒江的地址里,那里很冷,孩子们需要这些,我下周从外地回来,再去给孩子们挑选鞋子。”晚上6点,临近闭店时间,义工接到了这样一通电话。电话是演员郭达的妻子吴芳打来的,她也是小店的老朋友,这次她希望义工可以帮她挑选100件冬服,分别寄给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小乡村里的孩子们,此时她正在外地为另外三个山区的孩子募捐。

来光顾小店的人很多,商品都是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再把收集到的钱捐赠给慈善组织。当大家不再需要那些买来的旧物时,又会把旧物捐回来,一来二去,就形成了良性循环。10年间,小店聚了不少人气儿,社区居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渐渐地,小店也吸引了周边企业参与,一家美容美体机构一次性捐了187件实木家具,此后又发动北京其他会所的成员捐来家具、衣物、玩具。去年年初,该集团在成立12周年答谢会上承诺,将免费为众爱救助的患儿在其医美诊所和中医诊所提供公益医疗服务。

“在这里,没有T台,没有地毯,但他们已经是明星,做着让人崇拜的事。”王东平说,从2008年到现在,爱心就在这个小小的二手店里传递着。

出租司机的音乐秀场

王东平话音刚落,一阵悠扬的《沂蒙颂》从角落飘出。是老彭在拉小提琴,王东平一眼就认了出来。

老彭是位出租车司机,去机场拉活的时候常来逛逛。“这里有很多老外,我就跟他们聊天,我说中国注重一个‘和’字,和睦的和。” 老彭是小店的老朋友了,不细聊不知道,这位的哥有着让人想不到的幼年经历。他9个月大的时候得了一种罕见病,95%的死亡率,即便有5%的生存几率,能活下来大多也会有后遗症。不过老彭是幸运的,今年58岁,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彭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除了拉小提琴,他还在研究吉他。“现在活一天就是赚,到哪里买都是买,何况到这买还是做公益。”老彭说。

整个上午,各种各样的人来小店打发时间。在文具区,一位伏案研究地图的中年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也是位司机,北漂十年,年过不惑,至今依然蜗居在30平方米的单间里,可生活依旧对他频频打击。去年他离婚了,孩子刚刚14岁在老家上学。“最亏欠的就是孩子。”他表情平静,但提了口气又重重地放下,显然,孩子是这个北漂男人最沉重的心事。“人越在孤独的时候,越能想起这些事儿。”没事的时候,他爱来小店逛逛。哪怕是在店里研究枯燥的地图,也能让他安心。临近中午,他带着三本地图离开了。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作者:曲经纬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