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医疗队|在这里,您把我们当亲人就行”

2020-02-03 04:33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在这里,您把我们当亲人就行”

截至2月2日,北京医疗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已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64人。要治愈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除了科学的治疗手段,患者自身的毅力也是关键因素之一。2月2日上午,驰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里,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式接诊患者。记者在隔离病区看到,为了给躺在隔离病房里的患者们加油打气,一位护士的防护服帽子上写下了“加油”、画上了爱心。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不到面部,但一句“加油”如同一剂良方,一股暖流,鼓舞着患者。

护士头顶“表情包”为患者加油

“您不用着急,多按一会儿,这只胳膊千万不要揉。”早上,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隔离病房里,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曾宪红护士长正在帮病人采血。记者看到,她的帽子上,“加油”两个字和一个爱心组成的“表情包”分外醒目。她低头采血的瞬间,“表情包”正好送到了患者的眼前。

曾宪红说,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传达心意,同样也会成为治疗的一部分。来到武汉一周,北京医疗队的很多医护人员都有这样的感触。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除了诊疗手段,对于患者来说,更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处在隔离病区的患者,他们的焦虑感体现在了连绵不绝的呼叫铃声中。每次呼叫铃响起,医护人员会快速来到患者身边,很多时候他们发现,患者最需要的仅仅是一句让人安心的话。

记者注意到,医护人员交接班的时候,不但要讨论患者的病情,更要叮嘱接班人,要随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经历过2003年非典,他深知处在隔离病房的患者最需要什么,所以,此次驰援武汉,他时刻提醒团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

“你们不容易,别把你们传染上”

在接诊过程中,这样的医患真情在隔离病房里处处可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静疗中心护士长赵路遇到一位82岁的患者。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接诊的所有患者中,老人不但是年龄最大的,他的病情也是相对较重的。经过治疗,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转,并且已经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了。

“我走进病房的时候,本来是半卧着的老爷爷,突然要起来。”赵路判断老人可能是想伸手够桌上的水杯,还没等他迎上来,他发现老人不慎碰掉了鼻导管。

老人察觉以后,拼命向赵路摆手,示意他别过来,见赵路已经到了近前,便只好拉下自己的口罩,只露出鼻子,等赵路重新帮他插好了鼻导管,老人又赶紧把口罩拽上去,并连说了几个“谢谢”。紧接着,老人说:“你们从北京来不容易,别把你们传染上。”

患者的细微举动或是一句“谢谢”,让医护人员倍感暖心和信心。赵路说,这证明患者信任医护人员,也相信自己的病会有所好转,这种信心就像一座桥梁,一旦铸成,会让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这句话让患者湿了眼眶

有一次,赵路和战友们在查看一位女患者的病情时,这位患者突然背过身去,拼命地翻找着什么,眼前这一幕让赵路很着急。因为这位女患者有腹泻症状,体内电解质紊乱,再加上胸闷症状,身体非常虚弱,每一个动作对她来说都有很大的负荷。

“您找什么呢?我们帮您找。”听到医护人员的问话,患者不回答,直到找到一个新口罩,换好以后才说:“你们离我太近了,我怕传染你们。”

整个查看病情的过程当中,这位女患者一直扭着头,如果医护人员站在左侧,她便把脸转向右侧。“您真的不用这样,我们都有防护措施,在这里,您把我们当亲人就行。”赵路一句话,让患者湿了眼眶。

赵路说,处在隔离病房的患者是有孤独感的,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也难免让他们觉得隔阂。医护人员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不仅仅是问诊的过程,也是和患者加强交流的过程,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像亲人一样的关怀。不要怕离患者近,只要操作规范,是不必担心感染的。

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满一周,隔离衣、防护服能隔离病毒的感染,却隔离不了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亲情。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景一鸣 王雅贤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