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色游船上, 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当1924年的门头沟与顺义都出现了第一位共产党员时,京郊的革命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革命的火种自此开始在京郊大地燎原,他们的故事也在京郊代代相传。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崔显芳、李昆。
崔显芳:门头沟区第一位共产党员,1888年出生,门头沟田村人,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牺牲,时年47岁。
李昆:顺义区第一位共产党员,1886年出生,顺义北兴村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牺牲,时年41岁。
播撒红色种子 点燃革命烈焰
崔显芳与中国共产党的最初接触,源于1922年到上海求学。山里人特有的纯朴和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对于这棵破土新苗,党组织也在悄悄考察,终于崔显芳如愿以偿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是1924年,那一年他36岁。
也是这一年,38岁的李昆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家境贫寒的他曾做过杂货铺学徒,后在外国人开办的升昌铁厂当工人。在工厂里,李昆逐步认识到救国图存的紧迫与推翻旧社会的必要,于是他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工农运动的骨干。入党后,他的革命热情与积极性更高了:他白天在厂里干活,晚上到北京总工会的秘密地点参加革命活动,深入学习革命理论,研究开展工人运动。他还借回家探亲之机,通过亲友聚会等方式,向堂弟李刚、表亲董其官、干亲段汉章及乡亲李芳、李翠等宣传革命思想,介绍革命形势,启发他们参加革命工作。同时吩咐李刚、董其官等人密切关注与了解怀柔、密云、顺义、平谷等地各界政治动向,并及时向北京党组织汇报情况。这为北方区委了解农村情况、掌握农民群众的要求,宣传、组织、开展农民运动提供了重要线索。在他的影响下,这些人也都成为以后农民运动的骨干。
同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北京地区工农民众运动迅速发展。李昆成为工农运动的骨干,直接参与和领导了党在顺义领导的第一次农民革命运动。
同样,1924年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崔显芳回到家乡,带回不少进步书籍与志同道合者分享,崔显芳由此成为京西山区第一位播种者。他从山区村民生活细节着手,用拉家常的方式,宣传进步思想,介绍山外的新事物、新形势。他也不放过乡亲请他写对联这样的机会,宣传革命道理,因而,20世纪20年代初期,这个偏远小山村就能见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天下为公”等字样。
此外,他带头在自家和亲朋好友间破除迷信,反对封建礼俗。崔显芳认识到,要想革命成功,必须提高广大民众思想觉悟,而开启民智的重要方式就是办学、讲学。于是,1926年,崔显芳在附近山村中兴办学校,在课堂上深情地给学生讲《共产党宣言》,读《呐喊》、《彷徨》,在他们心里埋下革命的火种,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进而向青年传播新民主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灌输革命理论,发展革命骨干,发展党的组织,一些进步教师在崔显芳的感召下,加入了党组织。为扩大革命影响,进一步培养革命力量,1927年,崔显芳又组织创办了青白口完全小学。自此,革命火种在宛平县田庄、青白口一带播撒开来。现在的京西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就是在他建立的田庄小学基础上改建而来。
开展如火如荼的革命工作
革命思想已然播撒,革命工作开始展开。
1928年,中共顺直省委先后派员来到门头沟西部山区,同崔显芳一起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支部和县委,带领农民群众开展斗争。
1929~1930年,崔显芳秘密发动田庄、淤白、苇子水、松树等村村民组成请愿团,成功捣毁坑害百姓的青白口税所、淤白税卡。
1932年,中共北平市委派马健民(著名作家杨沫的丈夫)等到田庄高小任教,配合崔显芳工作。秋季,在田庄一个不起眼的农家小院,京郊西部山区中共第一个党支部——田庄高小党支部成立。而后崔显芳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共宛平临时县委,青白口村党支部、田庄村党支部、黄土贵村党小组也相继成立。
1932年秋天,革命形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崔显芳组织了田庄高小学生骨干和部分村民参加群众游行,史称“提灯会”。他们手举火把,打着横幅,边走边呼“反对内战,一致抗日”“反苛捐杂税”,场面甚是壮观。游行队伍所经过的淤白、苇子水、下马岭、雁翅等村镇纷纷留下了传单和标语。
1933年春,中共宛平县委正式建立,这是门头沟党建的一个里程碑。由于办学屡遭反动政府的破坏,崔显芳他们改办“一元春”药铺,以行医为名开展革命活动。这一年沿河城枪支修造所、沿河城地下武装游击队也建立起来了。
这一切却招致当地国民党反动分子的仇视,1934年夏中共宛平县委遭破坏,崔显芳不幸被捕。后虽经组织营救获释,但因在狱中遭到迫害,出狱12天后病逝,时年47岁。英雄去了,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只有一幅根据亲人和革命战友回忆而作的画像。
同样,身在京东的李昆也在积极组织开展革命斗争。1925年11月17日,李昆、陈为人、李怀才等受李大钊派遣,以李昆为领导者,在顺义组织发动了震惊京东七县的“八百扁担砸蛋捐局(即强迫向老百姓收取鸡蛋税)”的农民抗捐斗争。最终,这次运动以蛋捐局在800名蛋贩的抗议声中当众宣布撤销蛋捐税而告终。李大钊对这次运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北方农民运动的典范。
1925年12月18日,李昆被捕。出狱后,继续开展工人运动,组织罢工。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被迫避入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西院兵营。李昆等党员、团员被调入北方区委内工作,李昆担任工人支部书记。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突然袭击了苏联大使馆,逮捕了以李大钊为首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60多人,包括李昆在内。李昆在狱中受尽敌人种种酷刑折磨,始终没有屈服,表现出对党的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4月28日,奉系军阀不顾全国人民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与反对,杀害了李大钊及李昆等20位革命者,李昆时年41岁。
崔显芳与李昆留存在岁月中的故事不尽相同,却有着共同的内核:坚定信念、忠于信仰、无私奉献、不畏牺牲。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必须激励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来源:北京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