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月26日讯(记者 张志兴)24日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万钧在北京“两会”期间举行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进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透露,为提升养老服务,“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着重提升改进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增加养老服务床位。
“使老年人看到了希望、居家养老符合中国国情、总的来说效果非常好。”24日下午,丰台代表团审议了北京市政府关于《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人大代表纷纷点赞。
王百玲:使老年人看到了希望
市人大代表王百玲在进行审议发言时表示,关于居家养老工作,代表们都非常关注,从2015年5月1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以后,引起强烈的反响。
“首先,广大人民群众觉得政府对养老工作更加重视,有了条例,特别是在九养政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举措,使老年人看到了希望,认为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王百玲说,各级政府对养老工作给予重视,纷纷加大对养老工作的投入。“比如养老中心的建设,新旧小区的规划,对已有养老院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大幅度。”
“开办养老服务的培训,同时针对社会组织为老服务方面提供政策。在这方面,各级政府能够动起来。”王百玲说,这使很多人发现了新的商机,认为养老是朝阳产业,社会资本纷纷投入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比如说,在养老照料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很多社会资本积极投入。”王百玲说,像老年小饭桌形成专业公司,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张玉玺:顺应民心符合中国国情
市人大代表张玉玺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北京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顺应民心,居家养老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讲究,少小离家老大回,落叶归根,更喜欢享受天伦之乐,养老就应该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府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他说。
程晓君: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力度最大
市人大代表程晓君说,去年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居家养老条例,5月1日开始实行。在条例实行当年,市人大常委会就启动对条例执行情况执法检查。“这在以往是没有的,去年人大常委会对条例执法检查应该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力度最大,效果也最明显的。”
据程晓君介绍,去年人大常委会组织380多人次的代表参与这次执法检查,组织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检查、视察和调研活动。
“从结果来看,确实也见到了成效。”程晓君说,她从政府的报告当中也看出确实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
程晓君说,从财政预算安排来讲,2015年用于居家养老的财政投入是8个亿。经过去年执法检查,提出加大养老投入,政府就在预算安排中又增加了两个亿,在会前财经委员会对预算草案进行初审,提出进一步加大投入。政府又修改了预算草案,又增加了一个亿的投入。政府对人大意见建议非常重视,在养老投入上力度也是非常大的。
佟丽华:总的来说效果非常好
市人大代表佟丽华说,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半年多以来,到现在为止,总的来说效果非常好。“包括有一些思路,原来社会服务工作都是政府来做。养老思路的转变是非常重大的转变,包括后来提出建设养老机构,完成床位任务,短期增强硬实力。”
在佟丽华看来,总的来说,在动员方面、包括资金投入方面和人员的培养方面,都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高淑芹:改制完以后面貌一新
市人大代表高淑芹表示,北京市居家养老条例从去年5月份实行,去年刚刚通过这个条例,短短一年时间,就感到市人大对北京的养老事业和社会关注的问题特别重视,而且成绩显著。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西罗园街道特别有幸成为丰台区第一批六个养老照料中心改制的单位。”高淑芹说,改制完以后,真的是面貌一新。
“因为我们这个地区是老旧小区,人口在10万人以上,户籍人口8.8万人,流动人口是1.8万人。”高淑芹说,80岁以上人口3000多人,60岁以上人口19000多人。在这方面,通过改制以后,养老照料中心具备了多项功能。
高淑芹表示,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开设了老年餐桌,老年人岁数大了,不到机构养老,但是做不了饭,把饭解决了,生活就觉得舒心一点。
郝志兰:社会赞誉度比较高
市人大代表郝志兰说,2015年5月1日养老条例实施以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现在,养老助残券变成卡了,医疗就诊服务报销比例也提高了,这些举措社会赞誉度比较高。”
据郝志兰介绍,2015年以来,各区县在养老上加快步伐。“我也是丰台的人大代表,丰台从2014年以来,关于养老的议案也做了很多很好的有建设性的议案,这两年议案都得到很好的落实。”
郝志兰说,特别是2015年,区政府在家庭养老机构设置建设,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养老照料中心功能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卓效的工作。
点击进入:2016北京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