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事】夏日蝉鸣渐疏落 北京声音何处寻?(2)

2016-07-18 16:0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叫卖

“原觉这游商的声响实在是恼人,但重新听到,却像是穿梭回了童年,也不知是馋那些食物了?还是想念那些人了?再或者,是怀念那些消失了的奇异的叫卖声了。”

论形式,“叫卖”并不是北京独有的风景,但用周作人的话讲:“从货声中常常感到北京生活的风趣”。这或许才是北京吆喝的独有魅力。

北京城的叫卖声,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倘若将其收集起来,估计要有几百种。在游商盛行的时候,胡同里的叫卖声接连不断,吆喝什么的都有。

收废品的来了,背着个大麻袋,扯着嗓子喊:“有破烂儿的,我买!”再待一会儿,修理树的来了,拿着斧头、锯子,在一个地方站定,一手捂着耳朵大声喊道:“我修理修理树,我锯大木头!”那时候,胡同里的树多,这样修理树干、树枝是个事儿。别小瞧这修理树的事儿,一般人还干不了。不过,这位修理树的吆喝声有点逗,“我锯——大——木头!”“木头”前头加个“大”字,喊这个“大”字的时候还故意突出,甩了个高腔。这当然是一番渲染了,不过还挺有味儿。 

2007年“老北京叫卖”作为一项民俗,被列入了《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分是有了,但要再想听到字正腔圆的“老北京叫卖”只能去非遗展示活动上去寻觅了。

结语

从这些“北京声音”中,无不透露出来老北京人自有的“找乐儿精神”,并不需要多么丰富的物质基础。可能,只是一个闲暇午后的满枕蝉声破梦来。

如今,或许你正穿着I❤北京的文化衫,用着I❤北京的马克杯,哼着《北京欢迎你》,然而除了世界的、民族的,北京的又还剩下什么——会否也都将如同蝉鸣、鸽哨、叫卖一样,遗落在北京的记忆长河中……

延伸

去哪儿能听到遗失的北京声音

在北京首座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内,有一处如同录音棚的隔间,展示的是“北京胡同声音”。

创始人希望以声音的形式展示上世纪50年代前、50至80年代、80年代后不同的胡同声音。“这些声音都是录制的,有的是找叫卖艺人,有的是找爱好者模仿,尽力还原北京胡同的声音。”

目前,馆中已有老北京声音200余种,五年内将超过千种声音,未来还将开设专门的“网上声音博物馆”,记录北京的昨天和今天。

北京声音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24号史家胡同博物馆内

开放时间:周二-日9:30-12:00;14:00-16:30,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开放

相关

京城盛夏三环内难闻蝉鸣 五环外依稀可寻身影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