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履职创新——北京市政协2016年工作综述

2017-01-12 02:3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围绕中心 履职创新——市政协2016年工作综述

2016年,北京市政协收到提案1135件,立案1045件,超七成被党政部门采纳或部分采纳;委员参与履职活动16000人次;43名委员走进新媒体,网民参与交流互动2000多万人次……一组数字勾勒出市政协的履职轨迹。

一年里,市政协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十三五”规划为中心,创新履职形式、深入调研、广集良策,汇聚起助推首都改革发展的政协力量。

协商议政的大局意识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北京廓清了发展思路、指明了工作方向。近三年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系列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

更深层次的工作突破点在哪里?市政协2016年始终将协商工作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中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对接配套政策、加强城市管理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加快治理交通拥堵、加强空气重污染防治和应对……市政协2016年度协商工作计划重点议题中,就有一大半与这些中心工作直接相关。

面对这些重点议题,市政协采用议政性常委会、议政性主席会、协商恳谈会等形式,深入协商议政。每次会议召开前,都要组织委员深入调研,每份报告的出炉都是“几经调研、几番讨论、几易其稿”。每次协商议政,委员们都在这份精细的报告基础上,再度深入,真正使每次履职都“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履职创新求变

首次设立“一沉到底”的社区调研议事平台、提案答复意见首度公开、首设新媒体平台助力委员倾听民意……市政协2016年履职不断创新,出现了多个“第一次”。

提案工作中,市政协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的基础上,首次实现党政部门提供提案选题参考。一年里,31个党政部门提供了115条选题参考,拓宽了提案者知情明政渠道,提案工作与党政部门中心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在提案质量评价工作中,还首次纳入提案承办单位,使其与委员共同为提案质量打分,“提得好”与“办得好”相统一有了制度保证。

新媒体在政协履职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市政协设立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动“政协e事厅”栏目常态化,开通“委员听民意”网络直播。

一年里,43名委员走进新媒体,2000多万人次网民参与交流互动。新媒体平台使委员声音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广,开辟了委员运用互联网倾听群众意愿的新途径,让人民群众感到委员就在身边、政协离自己很近。

协商工作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市政协各项协商民主实践的关键词。一年里,市政协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全力推进30项重点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政协履职工作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2016年,市政协新制定议政性常委会议和议政性主席会议实施细则、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工作规程,推动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协商工作制度体系。

民主监督组工作简则、特约监督员工作简则得到制定和修订,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民主监督工作有了更明确的制度保障。

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实施办法、界别活动办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委员视察考察工作条例……一系列基础工作的制度基础也逐渐完善。

强化“统战基因”

2016年,市政协的开年协商议题聚焦在“进一步发挥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作用”上。在3月份召开的议政性常委会议上,全国政协系统首个“加强统战组织重要作用的意见”正式出台。

“协商年度计划议题、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要经充分讨论协商确定”,“提高界别组织化程度以扩大团结面”,“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在市、区政协领导班子、常委等中的政治安排”……这份意见从加强学习、凝聚共识、扩大团结、搭建平台、联谊交友五个方面对政协做好统战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年里,市政协首设“委员沙龙”学习履职平台,编印《学习参考》,举办科技讲堂、政协报告厅,组织委员加强学习,充分了解市情国情;密切与党外人士的联系合作,搭建履职建言平台;促进民族融合、宗教和睦,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开展富有政协特色的团结联谊活动……市政协在广泛凝聚共识中画出民心民意的最大同心圆。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