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引来委员抢话筒 林克庆:有的问题非常尖锐 很辣啊

2017-01-13 15:39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分级诊疗”引来委员抢话筒

“儿科如果不能实现分级转诊,儿科医生最后都得累死了。”1月13日上午,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林克庆参与北京市政协医药卫生组讨论,“我就不说了,请大家先谈意见。”小组讨论伊始,林克庆先请委员们发言,正坐在对面的邹丽萍委员开口就直抒胸臆。

用眼神催促她继续往下说

看到几位委员或惊诧、或理解地点头,林克庆副市长也身体前倾,用眼神催促邹丽萍委员继续往下说。邹丽萍委员先介绍说她目前在301医院儿科工作,之前在儿童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现在的儿科医生真是压力山大!我的第一个学生前几天在就诊中倒下了,血管破裂,现在还在宣武医院昏迷呢。一天看一百个号,头都抬不起来。可是你坐那儿,医生的责任让你不能离开。”邹丽萍说着眼圈都红了,她稳定了一下情绪接着举例说,她前几天刚到友谊医院调研,“我是晚上八点半到的,当时儿科医生正在看下午四点半的号!”

邹丽萍委员说,之前她曾经申请了一个项目,免费对社区医院的医生进行儿科知识培训,结果却让她失望,“我打了一圈电话,没有一个人愿意来学习的。都说他们虽然是全科医院,但是不接儿科。”邹丽萍委员希望,在将来的政策中还是规范分级转诊,“儿科大多数患者都是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常见疾病,如果能在社区医院分流一部分患者,三级医院的医生压力也会减少点,患者也能更及时就诊。”

分级诊疗的话题一下子引爆了会场,成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众多委员纷纷表示支持。贾继东委员说,“大医院不能跟批发市场似的,还是应该回归治疗‘疑难危重’的定位。”

能不能降低社区医院门槛

海丽委员则建议,“能不能降低社区医院门槛,本科毕业的医科生就可以聘用,待遇上也应该增加一些。”

“必须把社区医院的上级医院公开,让患者对社区医院有信心。”

“增加一级、二级医院的互动……”

推动制定地方医疗基本法

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之后,主持讨论的王彬委员接过了话题,“我们回头整理一下,形成我们的界别提案,咱们也推动北京制定地方医疗基本法,比如《北京市医疗提案》。”王彬委员回头对林克庆副市长介绍说,“深圳刚刚通过地方性医疗法规,首次医院的性质定位为公共场所,而不是内保单位。我们也希望北京能够借鉴外地的做法,也通过地方性医疗法规,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医师行业管理,也能更好理顺医患关系。”

直接冲过来抢到了话筒

王彬委员发言结束后,坐在对面的张林琦委员绕过了小半圈会场,直接冲过来抢到了话筒,引来了一片抗议,“下一个应该是我”、“我早就举手预定了,前面已经有3个人插队了”……

张林琦委员不停地向大家鞠躬致歉,笑眯眯地表示马上就说完,然后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是,我就是想说必须保障医生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人身安全。我在清华教学,我们做过调查,好多学医的孩子都已经对就业产生疑虑了。希望政府一定要通过地方性法规,别让医疗行业后继乏人。”

由于大家发言踊跃,王彬委员不得不当了“冷面法官”,临时改了规则:“大家再简短点,注意控制时间,一人发言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啊,我来负责掐表。” 

11点半,在听取了多数委员发言后,林克庆副市长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记录本,“刚才21位委员发言,我已经记录了四十多条意见。比如,大医院人才培养问题,地方性医疗法规立法问题,公共健康问题……”林克庆副市长一边复述着自己记录的委员发言,一边与提出意见的委员们一一确认。

你们提的问题有的还是盲区

“你们提到的问题有的正在研究,有的还是盲区。有的问题是非常尖锐,很辣啊。”林克庆副市长点着自己的记录本说。林克庆副市长话音一落,会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笑声,“我希望在座的委员们,不管是来自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是公办医院,还是私营企业,大家都回去努力想办法,随时给我提医改的建议。”林克庆副市长的“总结陈词”也引来了会场一片掌声。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  作者:周明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