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进副中心复制本部模式:按本部标准招聘老师

2017-01-16 14:0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名校进副中心复制本部模式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常务副校长黄群飞寄语:全体师生在新的一年中砥砺前行共铸辉煌

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校长丁伯华寄语:打造一所适应城市副中心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优质名校

两会声音

民建北京市委员会:城市副中心应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

民建北京市委员会提案建议,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应统筹周边区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

提案显示,应将副中心分散为多个集中组团进行规划,每个集中组团都尽可能符合较多的城市功能,让居住在每个组团中的居民都能在组团内部完成必要的生活及服务需要,从城市结构上实现城市的有机疏散,实现城市健康、持续的生长,保持城市的活力。

此外,还应该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的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整体搬迁至副中心,或者在副中心设立分校。

文/政协报道组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张丽 陈斯) 2016年5月,人大附中正式入驻通州三中,成立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实行“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人大附中目前已派驻近20余位本部教师,直接参与通州校区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

同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揭牌,现已按本部标准招聘教师52名,直接“复制”本部的教学经验和模式。未来还将在原址建设新校园,配备地上、地下共七层的教学楼等建筑,计划于2020年左右完工。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图书馆挑高两层 玻璃墙隔热隔光

近日,法晚记者来到位于通州潞城镇玉带河大街的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这里红色的建筑颇为显眼。校园内的建筑群功能上各自独立,但又通过一条条廊道连接形成一体。

2016年学校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主要对一些活动空间重新进行了内装修。

校内配备的篮球馆、舞蹈教室等,空间高大宽敞、冬暖夏凉。学校北侧的操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将“打开”地下空间,“放入”冰球馆、游泳馆、网球馆等运动场馆。

西侧的初、高中楼之间,一座下沉广场将校园装点出了文艺范儿。设在建筑之间的空中走廊半环绕在下沉广场上方,当学校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时,同学们就在空中走廊上观看、喝彩。

校内的图书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越的课外阅读以及自习空间。根据建筑的设计,阅读区部分区域的挑高足有两层楼高,隔热隔光的玻璃幕墙,让斜射进室内的阳光变成了一道道暖色的光源,柔和舒适。

本部骨干带毕业班 校长书记开讲座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常务副校长黄群飞表示,人大附中入驻通州三中,不是简单地挂个牌子,而是要将人大附中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同带到通州,进行一体化管理,致力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黄群飞介绍,人大附中不仅派驻本部教师和管理团队,还将本部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复制”到通州校区,相关领导、骨干老师在通州校区任教初三、高三毕业班。为促进教师团队融合,本部的老师进驻后与通州校区的同事在一个办公室工作,通州校区还派出十余位老师到本部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通州校区已完成对每个教室电子显示屏的更新,对专业教室进行修缮,每个班级还设计了特色显示区,学生宿舍也进行了改造。

2016年8月31日,近1200名学生参加了人大附中通州校区的开学典礼,其中包括187名初一新生和180名高一新生。“在初步完成一体化管理、增强教师配备、丰富课程设置后,部分学生成绩已经接近人大附中本部初中,尤其是英语学科。”黄群飞说。

她提到,目前通州校区的软环境、硬件建设还有待加强,如学生宿舍不够。“学校制定的班额是60个班,将来可能要招满3000名学生。”黄群飞说,因此希望能改造教室、实验室,并新建一栋宿舍楼和一栋实验楼。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的家长表示,通州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给百姓带来了实惠。“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但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让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位家长说。

黄群飞副校长介绍,通州校区为老师提供学习、展示机会,为同学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多彩的教育供给,为师生的成长搭建平台。目前,通州校区已引进200余人次的教育专家讲座,其中刘彭芝校长和王珉珠书记亲自进入课堂调研教情和学情,开设总计7小时的初三、高三学生讲座,分层分类分批进行教师座谈等。

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

教学楼设图书角 办公室辟社团空间

通州新华大街与新华西街交叉口的西南角,是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所在地。法晚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正在使用的教学楼、办公楼等,仍是原首师大初等教育学院的建筑,但校园内整洁干净、区域划分明确,为学生创造了设施完备的学习空间。

校园内道路两侧由北向南排列着几栋灰色的低层建筑,初中楼与高中楼并排,后面是体育馆、实验楼和综合楼等建筑。教学楼内悬挂着名人名言以及学生画作等,大厅内布置了图书角方便学生随时阅读。一些教学办公室还辟出空间,给学生社团使用。

从最南边的综合楼向南看,一片待开发的空地被树木遮挡起来。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的丁伯华校长说,那就是未来新建教学楼的空间。“我们的校园方案是一体化完成的,先盖教学楼,用物理墙和现有校区隔离开来,不影响教学,等建成后学生先搬入教学楼区域,然后拆除现有校区,进行新的操场和宿舍楼的施工。”丁校长说。

新校园2020年完工 操场地下建运动馆

丁伯华校长介绍,学校的前身是首师大初等教育学院。2016年,通州校区项目筹备启动,于当年9月招收初、高中学生近400人。“我们从招聘教师、招收学生,到教研和各项管理,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丁校长说,目前已按照本部的标准招聘了52名教师,90%以上的教师拥有重点大学硕士学位,其中15%以上教师拥有名牌重点大学博士学位。

丁校长介绍,通州校区借鉴本部的教改经验,直接在主要科目上开展分层走班教学。“这符合不同学生对课堂难度和教学方式的不同需求。”丁校长说,通州校区还从本部引入了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20项校园活动,建立了篮球、排球、合唱等7个学生社团。开展“名家大师进校园”活动时,请来了航天员景海鹏做报告。“短短一年多,我们的工作已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丁校长说,2016年通州校区的中招录取分数线已跃居全区第二。

由于计划在原址重建新校区,所以师生要在旧校舍过渡几年。尽管如此,学校还是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改造,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教室和教学设施。学校还为师生和家长打造了很有艺术范儿的休息室,墙上的画都是丁校长带着美术老师去宋庄的地摊上淘来的。

丁校长介绍未来的新校园时说,新建的U型教学楼共七层,划分九大中心。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地下一层为学习中心(含图书馆功能)。地上五层,U型楼两侧为初中部与高中部,中间连接部分为实验楼。教室设置大小搭配,充分考虑选课和走班教学的需要。楼内各处角落都有图书和沙发,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U型楼的中间区域是广场,配备大屏幕,可以供学生们举办各种活动。校园西北侧将新建一个操场,操场地下建食堂,以及篮球馆、游泳馆等。新校区还将建设艺术楼和宿舍楼等设施,预计2020年全部完工。

文/记者 张丽 陈斯

责任编辑:李红英(QN0016)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