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月16日讯(记者 秦胜南)千龙网记者1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前三季度,全市53个医联体内由社区医院向三甲医院上转患者共计222436人次。“大家不能小看这个数字,它是2015年全年的2.57倍。”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在发布会上说。
为解决“看病难、挂号难”的问题,市卫计委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建立分级诊疗、预约挂号、推动家庭医生签约、知名专家团队试点,以及京津冀医疗卫生政策协同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7年全市将启动专科医联体建设
其中,分级诊疗以医联体为抓手,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介绍,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全市共建立了由50家核心医院, 558家合作医疗机构组成的53个区域医联体,基本覆盖了北京市十六区的服务人群。2016年前三季度,53个医联体内上转患者共计222436人次,医联体内下转患者达到40352人次,下级医院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1776人,大医院下派专家38846人次。
方来英介绍,2017年,全市将启动专科医联体建设,重点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等患者的治疗问题。
五大群体家庭医生签约率将达到90%
推动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方来英介绍,2016年前三季度,全市3587个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累计签约359.1万户、727、2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33.5%,65岁以上的老年人签约率达到75%。
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与社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的模式,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引导更多居民到社区就诊。今年,北京计划推动“老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失能”五大群体家庭医生签约率,计划实现90%。
近10万名病人通过知名专家团队获得专家诊疗
看病难,尤其是找知名专家看病更难,是百姓最直观的感受。普通疾病挂专家号的现象严重占用了稀有号源。为此,市卫计委选择宣武医院、天坛医院、同仁医院等9家医院开展知名专家团队服务试点,专家只接受院内层级转诊,不再单独对外挂号,有效缓解专家号难挂的问题,让真正患有疑难杂病病患得到救治。
方来英介绍,截至2016年12月23日,9家医院已建立36个知名专家工作团队,首批知名专家团队成员共接待诊疗患者96862人次,知名专家接收团队医师直接转诊9144人,转诊率9.4%。同时,在天坛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世纪坛医院、同仁医院等5家市属医院所在的区域医联体内,已正式启动医联体慢病专家团队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有益探索,减少了优质专家资源的浪费,方便了患者。
京冀医疗协同发展成效初显
去年,京冀卫生计生委共同确定将河北燕郊、张家口、曹妃甸、承德、保定等5个地区作为京冀两地近期开展医疗合作工作的重点地区。
目前,北京与河北间已实施北京-燕达、北京-张家口、北京-曹妃甸3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签署京冀张(张家口)、京冀曹(曹妃甸)2个地区间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协议,“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家口合作医院”“北京友谊医院曹妃甸合作医院”等合作医院陆续挂牌。
此外,2016年10月,签订京冀承(承德市)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确定北京市5家医院与承德市5家医院间建立医疗合作关系。落实《北京市对口帮扶河北省相关贫困地区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北京市10个区医院对口帮扶河北10个区(县)医院的“一对一”结对帮扶方案;确定13个区开展对口帮扶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和保定市16个区县医疗卫生工作。
通过京冀医疗合作,合作单位不仅留住了更多本地病人,也吸引了山西、内蒙等周边外地患者。据悉,河北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的“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开诊后,门诊和住院患者同比增长13.17%和18.38%,其中外地转入91例,分流进京人员近万人。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在北京市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占比从2013年的9.05%降至7.47%,京冀医疗协同发展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