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院执行结案量四年增六成 民商案持续增加

2017-01-18 14:0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执行结案量四年增六成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孙慧丽 毛翊君 王岗)  2017年1月18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万明作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记者梳理北京高院四年来的工作报告发现,从2013年到2016年,北京市的刑事案件数量逐年下降。据北京高院相关负责人解读,这得益于近年来首都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由于民企资金链出现诸多问题,民商案件数量持续增加。

在法院落实立案登记制规定的情况下,加大了诉权的保障力度,因此“民告官”案件持续上升,2016年同比增加近四成。此外,北京高院通过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完善执行信息查询机制、规范执行行为等工作破解执行难,执结案四年增加六成。

去年收案增速下降

解读:2015年起实施立案登记制,一些过去受理受到限制的案件进入诉讼,使收案数大幅增加。

2016年立案登记制的影响得到释放,收案增速下降,但结案仍保持了较大增速。结案增速说明全市法院进一步加大了办案力度。同时,司法体制改革调动了积极性,改革初步释放出红利。

刑事案件逐年减少

解读:首都社会治安保持稳定,刑事发案尤其是严重暴力犯罪呈下降趋势。

2016年,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犯罪,严惩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审结金复生驾车撞人、赵子辉故意杀人等一批重大案件,对1930人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首次提电信诈骗案

解读:2016年媒体频繁曝光电信诈骗案件,报告首次披这类案例也是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

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上升的社会原因很复杂,例如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困难、正常投资渠道不够丰富、监管机制有待健全、社会公众投资风险和防范意识有待加强等。北京法院对依法妥善审理此类案件进行过专题研究部署,就涉案财物处理等制定了指导意见。

房屋买卖纠纷案增多

解读:民商事案件中,金融借款、民间借贷、房屋买卖、涉及征地拆迁的案件增幅较大。

金融借贷案件增多,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下,有些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融资形式不够规范,使金融借款、民间借贷案件增多;房屋价格波动较大,卖方违约情况增多等因素导致房屋买卖纠纷增多;本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征地拆迁腾退工作力度加大,相关民事纠纷也在增多。

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案件可能继续增多,要充分考虑金融市场发展、科技发展的趋势,回应融资、投资需求,也要充分考虑监管政策和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知产案探索惩罚性赔偿

解读:我们努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在一些案件中全额支持权利人的赔偿请求,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

民告官案件增幅大

解读:审结行政案件上升,是解决行政案件起诉难的问题,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诉权。这几年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在加强,民告官案件增幅较大。同时,法院为解决行政诉讼难的问题,落实立案登记制规定,加大了诉权保护力度。

行政机关败诉率略有下降,说明北京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在不断提高。

执结案四年增六成

解读:建立执行联动机制,完善执行信息查询机制,规范执行行为等。实现执行案件全部网上运行,做到全程监控、全程留痕、全程公开。通过北京法院和最高法院网络查控系统,查询银行账户、房屋产权等相关信息190余万条。完善执行联动机制,推动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与银行、工商等部门共享信息,对失信被执行人在行业准入、融资信贷、生活消费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初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