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6):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都力量

2017-01-15 20:0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7月31日,演员在“从长城发出的邀请”活动上表演节目。千龙网实习记者 陈健男 摄

2016年7月31日,演员在“从长城发出的邀请”活动上表演节目。千龙网实习记者 陈健男 摄

2016年,北京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效。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包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新成果,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构建,冬奧会、冬残奧会筹办工作扎实开展,深化京冀对口帮扶合作等。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2016年,北京聚焦三个重点领域狠抓任务落实。京张铁路、京沈客专北京段按计划推进,京唐城际北京段实现开工,京台高速北京段建成通车;牵头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新增1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9.7万亩;曹妃甸示范区北京项目开工35个,北京现代四工厂竣工投产,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获得批复,等等,这一个个项目,是京津冀在交通、生态、产业领域实现率先突破的记录。

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一个备受瞩目的方面是,北京把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作为推进协同发展的根本之举。落实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出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推动建设张北云计算基地等创新载体,打造一批跨区域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北京发挥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不断强化与津冀的创新联动。培育行业创新载体,搭建创新资源平台,实施协同创新工程,北京的科技资源在服务京津冀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百姓民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有来自北京的创新资源这一根本动力,紧抓创新驱动促进区域产业升级这一关键,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足马力,破浪前行。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也全面开花。冬奧会、冬残奧会加快京津冀体育资源的整合,使其迈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2019世园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做好对口支援和帮扶协作,北京投入资金42.65亿元,实施援助项目661个,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深化京冀对口帮扶合作。协同发展走向全面发展、深度融合。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作为首都,以首善的情怀,把推动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完成好这件好事、难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在北京的带动下,三地正朝着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目标大步迈进,共同开创美好前景。(千龙网评论员 乾龙平)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1):四个“第一次”提振政协履职“精气神”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2):从北京实践看"中国式商量"的优势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3):用协商画好重大公共政策同心圆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4):弹好首都经济协奏曲

[首都评论] 2017北京两会系列(5):一起做好首都缓堵“加减法”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乾龙平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