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9月15日讯 9月7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提升国家卫生区(镇)建设水平。以创建国家卫生区(镇)为抓手,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卫生质量。完善国家卫生区(镇)长效管理机制,在建成区,推进网格化管理,着重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薄弱区域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及绿化美化,实现常态化管理;在农村地区,加强环境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健康、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已取得国家卫生区(镇)称号的地区继续保持和提高工作水平,尚未取得国家卫生区称号的区加快创建工作,力争尽早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到2030年,国家卫生区创建比例达到100%,国家卫生镇创建比例达到60%,实现农村家庭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纲要》提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推动健康城区、健康村镇建设。把健康城区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北京建设的重要抓手,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在建成区,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创建工作;在农村地区,全面启动健康村镇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健康城市建设格局。建立和完善健康城区和健康村镇指标体系,开展评价工作。到2030年,健康城市理念广泛普及,健康城区建设全面开展,健康社区比例达到80%,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创建健康单位的比例达到50%,健康村镇建设比例达到50%。
《纲要》提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完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单位负责、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机制。以街道(乡镇)为基础,建立集咨询、预防控制、宣传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及时解决区域内出现的病媒生物问题,实现病媒生物预防控制100%网格化管理。建设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示范社区,规范基层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工作。完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开展监测技术研究,推行绿色环保的综合防治新技术,规范并有序发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市场化服务。到2020年,各区均建有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示范社区。到2030年,全面建成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网络,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