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支招儿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 地上地下空间补齐民生服务短板

2019-01-13 05:58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委员支招儿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

随着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推进,腾退出来的空间如何使用成了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对此,有委员提出建议,针对腾退的住宅地下室、室内地上空间、室内空间应开展再利用,以补齐民生服务短板,同时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让城市绿意铺展。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认为,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取得了很大成效,地下空间违规居住、违规改造的情况得到控制,消除了安全隐患。但腾出来的地下空间如何得到合理利用?

郑实表示,2018年北京市发布《关于利用地下空间补充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指导意见》,从政策机制上鼓励疏解腾退的住宅地下室用于便民商业,同时加强监管。“但实施中还有很多难点和限制,影响利用。比如地下空间有些先天不足,采光通风差、潮湿积水,结构墙体过密不能停车,层高低使用受限,疏散、排烟、灭火扑救困难等。”他认为,住宅区封闭管理,商业等设施不能吸引外部消费人群,使用需求功能上也受限。

针对这些“难点”,郑实建议,在既有《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扩大利用范围,制定出台全市统一的腾退地下空间利用政策规定,明确使用方向和禁限规定,形成简便适用的地下空间再利用的审批机制和管理长效机制。比如在安全管理上,应明确责任人及职责,可采用社区配备安全管理员、成立街道地下空间安全管委会、由第三方组织负责公益化利用的安全管理、成立人防工程安全管委会分片负责等几种方式。

腾退空间的具体使用上,郑实认为,可推广住宅地下室用于居民仓储租用,补缺民生服务短板。“只有地下空间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地上才能腾出更多的地方来建绿地、公园。”郑实坦言。致公党北京市委则建议,地下空间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可进行适当改造,建议用作社区社会组织的日常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

空间的再利用如何体现市民的获得感,让市民满意?致公党北京市委提出,在公共空间改造提升活动中,要强调居民参与行为在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全覆盖”,真正做到以市民为中心。

针对室内地上空间,致公党北京市委建议,应将居民和政府服务需求整合,将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的功能重新优化,推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务,或是通过与社会组织、企业的合作,整合特色资源,引入社区便利店,提供便民服务。而室外空间,则应综合利用,以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绿地为主要改造方向。

提升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委员们也纷纷支招儿。致公党北京市委建议,再利用的关注点不能仅局限于“街道”本身,而是要延伸到与居民生活更为密切的街区。

郑实则建议,可吸纳包括设计师、运营方意见,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腾退空间的品质和安全,比如增设地下电梯,引进智能化消防设施等。同时引入科技手段,提升腾退空间设计水平,留白增绿,提升环境品质。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任珊 刘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