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新时代|改变“栏杆上的城市”

2019-01-13 17:0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编者按 今年北京两会首次安排“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从1月12日起,连续八天每天邀请两位人大代表和两位政协委员讲述依法履职故事,展示参政议政风采。

12日,首场采访聚焦“城市精细化治理”话题,邀请市人大代表段淑珍、秦红岭,市政协委员郑实、董明慧讲述自己的履职“心里话”。

1月12日晚,首场“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进行。图为现场采访。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1月12日晚,首场“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进行。图为现场采访。千龙网记者 宋鹏飞摄

千龙网北京1月13日讯(记者 查甜甜 马文娟)城市街道是否适宜漫步是检验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道标杆,如何让街道有活力、有人情味、有烟火气?

针对北京街道精细化治理,市人大代表秦红岭在北京两会首场“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中表示,栏杆作为一种交通管理手段,具有一定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街道中央栏杆、机非栏杆、行人栏杆,如同“白色立体垃圾”,甚至有些并不宽的街道上,高低错落着五排栏杆,成为街道空间一道不协调的景观。日益增多的栏杆还进一步加重城市空间压抑感,降低行人行走的舒适度,增加了环卫部门日常擦洗维护压力。

“时至今日,栏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隔离设施,而成为街道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精细化管理。”秦红岭建议,“去栏杆化”,如通过隔离带、绿植等方式进行隔离去除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栏杆,鼓励对路缘进行绿化处理,形成柔性隔离。同时对于不合理使用栏杆进行管理的单位或机构应该按懒政进行处罚,给市民带来不方便和不合理的栏杆设置应受到管制。

秦红岭还建议有关部门系统调研、梳理全市既有的各类道路栏杆,客观评估栏杆的必要性和对街道景观环境的影响。

“尽可能减少街道中运用栏杆进行空间分割,对于确需设置栏杆的,其栏杆高度、材质、颜色、样式等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有条件的街道建议采取植被分隔;对于栏杆可有可无的,应去栏杆化。”秦红岭举例,人行道有效宽度不足的地方,不应设置栏杆,否则会进一步压缩人行道的有效通行空间;对于道路路侧施划了机动车合法停车位的,也不应设置栏杆,否则行人无法就近进出人行道;个别街道为了整治占道经营而以栏杆切分人行空间的做法更不可取。

市政协委员郑实也带来改变“栏杆上的城市”形象,提升街道活力的建议。他认为,栏杆过多、封闭段过长,对行人不友好,对城市风貌不美观,街道变成了纯交通空间,丧失了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

对于拆除隔离带后带来的秩序混乱问题,郑实提出通过摄像头及人脸识别等大数据识别方法,实时曝光和信息采集征信等指挥手段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马文娟 查甜甜 宋鹏飞 陈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