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乡村振兴“金点子”频现

2019-01-16 06:52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委员建言乡村振兴“金点子”频现

“乡村振兴”早已是大伙儿耳熟能详的热词,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也成为市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为补齐农村“短板”,各界别委员纷纷贡献亮眼的“金点子”,助力北京走出一条有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撬动社会资本建立项目库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除了政府部门的全力推进,也少不了社会资本的鼎力相助。

“北京市属企业已经在精准帮扶低收入村方面先行一步,但整体看来,乡村振兴还存在人才短缺、资金短缺、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市政协委员黄宝荣建议,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元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投融资机制。可以制定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针对疏解整治促提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优质农产品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脱低”等问题系统谋划,实现互助共赢。同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成立基金或产业投资公司,参与乡村振兴重大项目,破解资金短缺和投融资创新难题。

北京市工商联也建议,统筹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库,梳理辖区内各乡镇美丽乡村建设中同类同质项目,整体进行项目打包,引入PPP、BOT等模式,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参与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环境整治等公益基础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平台和筹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的统筹使用。

开发京味儿农村电商品牌

农村要想美起来,必先让农民富起来。有了资金的支持,紧跟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美丽乡村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格,让农民的钱袋子日益鼓起来。

对此,民建北京市委进行了深入调研,聚焦农村电商发展,布局数字经济,帮农民铺设一条更宽广的致富路。经过密集调研发现,北京市涉农电商呈现出以服务本地为主、以农产品服务为主、以第三方合作为主、以服务郊区为主的特点,并不断凸显其在高端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打造、营销渠道建设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新型组织模式。然而,尚未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及产品追溯制度、相关基础设施投入也有些不足。因此,建议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并基于北京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首都特色,建议开发京味儿农村电商品牌及产品子品牌。

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文生也提出建议,运用互联网思维,汇聚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集聚信息技术领域、“三农”领域及跨学科专家智力资本,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尤其是有信息化元素的涉农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步伐,延伸产业链,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

文化资源普查留住乡土记忆

随着社会各界加大力量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京郊农村的人居环境可谓一天一个样。然而,在农村硬件建设提速的同时,也不能丢了优秀的乡村文化和乡土记忆。

近年来,北京市已通过建设乡情村史陈列室、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开办特色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优秀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应该释放出持久的生命力。”民革北京市委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乡村文化资源普查,科学划分文化资源类别与层级,结合各村落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发展整体规划,在体现各村落特点和人文情怀的基础上,鼓励各区依据当地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与开发,挖掘独有的历史文脉,留住乡土记忆。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刘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