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已建机构承接国企老旧小区

2019-01-16 07:32 新京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殷勇:已建机构承接国企老旧小区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全力做好老百姓最基本的城市生活保障。——殷勇

1月15日下午,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参与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专题座谈会的讨论。

座谈会主题是“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高城市精治共治法治”。老旧小区怎么改造?委员们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到北京城市治理中待解的难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提供更好公共服务让更多人受益

疏解整治促提升的专项活动是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重点,也是民众关切的热点。不少委员提出疏解整治过程中的难点。

孙庆贺委员提到了核心区腾退空间的利用,“对于居住区、历史街区相连的腾退空间应主要用于补充社区便民设施,菜市场、便利店,公共服务设施和留白增绿,而功能区里的腾退空间应该根据功能发展适宜的业态形式,实现我们的高质量发展。”

殷勇在谈到疏整促的时候用了一组数据,说明目前北京发展的难题:受到经济发展刚性约束,北京2017年常住人口减少2万多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也在减量,去年减少了30多平方公里,大约是建筑面积的1.2%。

“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输入因素就是人口、土地、资本,现在都受到刚性约束了。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怎么发展?”殷勇说,“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的生产力。怎么样提高全要素的生产力?北京市抓住了一条主线,就是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他提到,供给侧改革需要北京留下、鼓励、发展的是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边际效用相对更高的产业,把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以及边际效用相对较低的疏解出去。

“不是说疏解出去的是北京不需要的,是从总体比较而言,城市要向前发展,我们只能找增量增速最大最快的部分。”殷勇说。

“我们遇到问题的第一类情况就是如果我们出台一个政策,每个人都能获得改善,皆大欢喜,这是理想化的状况,比较少见。”殷勇娓娓道来政策制定时的考量。

第二种情况是有人得到改善,也没有人受损,这种情况也是比较理想的。“我们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很多人都能受益,没有什么人会受到损失,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执行起来也比较顺畅。”

“第三类情况也是工作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有人改善,有人受损,但总体来说改善的程度大于受损的程度。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搞简单的多数人说了算,不能简单用多数人的利益覆盖少数人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精治、共治和法治。”殷勇说。

让老旧小区居民都能分享城市发展成果

老旧小区的改造涉及北京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少委员提到了目前老旧小区的问题。

委员陈晓海提到,老旧小区一是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车位供求矛盾突出,生活设施老化缺失,如何脱困是一个难点问题。

面对这一民生话题,殷勇表示,老旧小区的居民都是北京市居民,要能一起分享北京城市发展的成果。

殷勇解释了老旧小区的难题所在:老旧小区一类是市属国企的老旧小区,大概三千多万平米。第二类是央企老旧小区,也有三千多万平米。老旧小区的难题在于产权关系转化。

他表示,北京已经专门建立机构承接市属国企、央企的老旧小区管理移交工作,并多次跟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梳理和报告了在京央企的老旧小区问题清单,并提出了改进这些老旧小区管理服务的政策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央企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我们要按照相关规定积极推进工作。”殷勇强调,“当然,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全力做好老百姓最基本的城市生活保障。”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