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就“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举行联组讨论会,副市长张家明到场与委员们交流互动。
座谈会上,19位政协委员先后发言,分别围绕职业教育发展、教师薪酬提高等方面为北京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学校周边的交通问题、校园安全问题、冬奥运动进学校……作为一名基层教育从业者,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用“揪心”和压力大来形容目前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我的建议是,借鉴2018年的热词‘吹哨报到’或‘党建双报到’机制,丰富社区职能,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教育生态圈,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家长、志愿者共同研究校园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收集各方面的需求和供给清单,包括学校能提供的操场、教室、师资等供给清单,企事业单位能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资源,社会组织还能提供志愿者。”芦咏莉说。
话音刚落,张家明追问,那么多志愿者进校园能做什么呢?“校园周边的交通疏导,教育设施和安全隐患的排查等等。”芦咏莉解释。张家明回应道,教育问题既是一个专业性特别强的领域,又是一个全民关注、全民有感的热点,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与参与,“希望校长们研究透,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中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欧阳继华的发言主要围绕如何让社会组织介入,疏导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学校的事情确实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解决。”张家明说。市教委主任刘宇辉也表示,教育问题很难“独善其身”,必须和社会同步,社区教育生态圈的建议非常好,而家校关系的提高也需要全社会持续发力。
教师待遇问题也是联组会上委员们关切的话题。“我从教27年,当了21年的班主任。朋友几天前给我发了一则微信,说想当班主任,得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还有一点,忍得住工资不涨,熬得过岁月沧桑。”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教师金英华的发言引发现场一阵笑声。
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从教、爱教、持之以恒做教育?如何让现有教师拥有获得感?金英华建议,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这个待遇应该体现在政策暖人,薪资留人。对此,张家明回应称,教师待遇问题全市上上下下都非常关心,北京将根据现实情况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据了解,去年相关部门就多次到校园进行了调研。
当宋春伟、文继荣委员提出优化高考综合改革加大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时,张家明表示,“九年一贯制,市教委一直在主抓这个事情。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这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刘宇辉还介绍了一个数据,“十多年前,北京优质学位的比例只在10%左右,现在已经达到了52%。”他表示,“北京现在要解决的是‘上好学’的问题,目前我们处于长跑中最难的那段路程,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在梳理委员们的发言后,张家明表示,针对这些具体建议,将进行认真梳理,和市教委共同研究,能马上解决的就立刻办,一时之间难以实现的,将作为研究课题进行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