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用好民生“幸福密码”,打造和谐宜居之都

2019-01-18 17:0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去年“两会”聚焦的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到今年“两会”强调的 “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 , 这是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连续参加政协界别联组会时,与大家在畅聊各类民生话题时所释放出来的新信号。 这一变化,也被高度总结为“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这一新说法,也贯穿了今年北京“两会”的全过程。

用好民生“幸福密码”,打造和谐宜居之都

作为检验城市发展优劣的一项硬指标,民生领域的建设水平,向来是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尺,也正是鉴于民生工作的普惠性,让每年的地方“两会”上,关于民生方面的话题始终都是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今年北京“两会”召开以来,代表委员们所带来的各类提案建议都广泛触及民生方方面面工作,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疏整促、共商共议共治 等集中反映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的各类高频词,无不体现出了政府以切实行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的理念与情怀。

用好民生“幸福密码”,打造和谐宜居之都

关于民生福祉这方面,最集中体现在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上,通过陈市长的精彩论述,我们不仅对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市在民生建设中的亮点和成绩有了全面的了解,更对2019年北京拟开展的重大实事项目有了清晰的认知,体现出了 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用美好远景承诺于民的责任与担当。

用好民生“幸福密码”,打造和谐宜居之都

有句老话叫“鞋子好不好,唯有脚知道”,对于今年的民生工作而言,老百姓的诉求和期盼,无疑是政府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知道,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生压力一年比一年重,困扰百姓生活的问题,最集中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出行等相关领域。 因此,扎实做好民生工作,就需要立足于这些现实情况,从永葆为民服务的初心,办好群众关心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市民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民生红利。

用好民生“幸福密码”,打造和谐宜居之都

比如,针对“看病难”、“入学难”、“买房难”、“停车难”、“出行难”等突出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分别都予以了回应,拿出了令人期待的解决方案。就像每年全市都花大力气开展的重点民生工程一样,用一项项惠民的举措、一件件暖心的实事,给广大市民营造了和谐宜居的环境,让大家都过上了更高品质的幸福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样的新要求,已经真切体现在北京“两会”的会场上。作为市民,我们既要对政府交出的漂亮民生成绩单点赞,也要对政府描绘的美好民生图给予好评,正是有了这个“幸福密码”,市民才能在发展中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孙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作者:孙祥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