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共守蓝天渐成自觉

2019-01-19 20:1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8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12.1%。重污染天数进一步下降到15天,较2017年下降了9天,仅为2013年58天的四分之一。

北京的大气治理,再次交上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单。与此同时,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同时在大气治理上取得显著成就,除了各地都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同守护蓝天。

如何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8年7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进一步“升格”为领导小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从“协作小组”到“领导小组”,意味着合作的加强、行动的升格。共同守护蓝天,成为一种自觉。

秋冬季为什么污染减少了?不是偶然。针对空气污染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的秋冬季重点时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连续开展了2017-2018、2018-2019两个年度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如今,PM2.5明显下降,主要是区域合作抓出来的。蓝天,靠携手守护。

出现区域空气重污染怎么办?在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下,北京市和周边省区市密切合作,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和联合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多地联合应对空气重污染效果明显,区域空气重污染天数不断下降。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受益。

北京在京津冀合作治污中有什么优势?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治理资源优势,注重科技成果的辐射作用,使之服务于京津冀大气环境协同治理。结合津冀两地的实际需求,北京市积极进行大气治理技术和经验的共享。治理大气污染,共享技术,提升精准度,这是北京的贡献。

今天,当我们在北京看到蓝天时,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也应该是蓝天。因为,区域合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同时造福区域。(千龙网评论员 倪恒虎)

责任编辑:梁泽瑛(QE0017)  作者:倪恒虎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