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举措推动老城保护从街巷进院落

2019-01-20 05:4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新举措推动老城保护从街巷进院落

家住核心城区平房大杂院的居民,最关心环境整治什么时候能从街巷延伸到院里,改善居住条件。2019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保障对保障’,按照申请式改善、‘共生院’改造的思路,推进核心区平房院落有机更新”。

1月19日,北京市人大代表、东城区区长金晖和天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桦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东城区推进核心区平房院落有机更新的思路和正在开展的试点工作。

“申请式退租”

改善居住条件

过去是一家住一个四合院,现在是几家、十几家住一个院子,大的院子甚至住了几十家,院落空间的承载力不足以承载这么多人口。“要弄清楚核心区平房院落的根本问题是什么,”金晖说,“所以,核心区平房院落首先要把人口密度降下来,才有空间来改善居住条件。”

“针对直管公房开展申请式退租,主要是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愿意走的,对接共有产权房或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是改善。愿意留下来的,走的人腾出了空间,对于居住条件也是改善。”金晖说。申请式改善,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落实。

腾退也是为了保护风貌。大杂院中的违建是风貌的大敌。“没有院落空间,四合院就失去了意义,也就谈不上规制了。”金晖说。

违建分几种情况。“不自住对外出租的,一律要求腾出来,拆掉。还有一种情况叫‘住人自建’,比如父母住在正式房里,儿女结婚后没地方住,住在搭建的自住房。这种情况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公租房。愿意走的,这部分违建也要拆掉,院里的空间又能打开一块儿。”金晖说。

还有一种违建,自建的卫生间和厨房,可以根据院落条件进行模块化改造。

保障对保障”

一个承租户一套保障房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保障对保障”,又是什么意思?

“1月16日,北京市住建委和东城区、西城区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恢复性修建和经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于‘申请式退租’的对象、程序、安置房源的使用、腾退出来的直管公房的利用等进行了规定。”金晖介绍。

“保障对保障”是说,直管公房的性质是保障房,腾退后提供的安置房源,依然还是保障房。《通知》中明确规定,“定向安置房按共有产权住房管理,也可作为公租房使用”,腾退居民对于安置房将不再拥有完全的产权。

《通知》还规定,原则上,“申请式退租”一个承租户只能购买一套共有产权住房或承租一套公租房。对于留下来的居民,所有增加的使用面积,不管厨房还是住房,都要有偿使用。“公共资源不能随便占用,占用就要收费。”金晖表示。居民对新政策的接受有一个过程,下一步,东城区将开展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按照“一院一策、一户一策”的原则抓落实。最重要的还是居民是否接受。做居民工作将是最大的难点。

“共生院”

更新胡同生态

去年,东城区首次提出了“共生院”概念,在雨儿胡同等四条胡同和前门草厂地区同时试点。“共生院”包括“建筑共生、文化共生、居民共生”。一方面,对腾退的院落和房屋进行修缮,增加公共设施,保护了古都风貌,也改善了留下来的居民的居住条件。同时,引入新居民,实现腾退院落和房屋的利用,激发胡同活力。

“近两年,政府开展了大量环境整治工作,环境提升了,居民还不是特别满意,问题在哪儿?就是院子里的环境还没有显著改善。”市人大代表李桦表示。老城保护最大的问题,就是院子怎么改?院里如何恢复宁静和美好?胡同里的生活状态、邻里关系怎么延续和继承下来?“老城保护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对胡同进行景观提升,公共设施、便民设施织补的同时,要在真正意义上让老百姓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李桦说。

在草厂地区,“共生院”试点项目“青年公寓”第一批新居民已经入住,开始了老胡同里的新生活。该项目由天街集团负责实施。“青年公寓”目前主要面向机构出租,位于前门三里河边上的春风习习杂志图书馆的员工已经入住草厂四条一处院子里。

“刚住进去不适应,电取暖,用电量大,费用很高。不舍得用电,又冷。我们就和清华大学一个研究所合作,他们提供了一套智能化解决方案,分离式供电,可节能30%。”李桦说,“共生院”还把智能化带进了胡同。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