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新时代|萧有茂委员: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2019-01-20 12:1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编者按:今年北京两会首次安排“履职新时代”集体采访。从1月12日起,连续八天每天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讲述履职故事,展示参政议政风采。19日晚,“履职新时代”邀请市人大代表张健、张亚利,市政协委员吴宜夏萧有茂,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5U1A6674

1月19日晚,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履职新时代”代表委员第八场专访邀请熟悉乡村产业、卫生和文化建设的代表委员就“乡村振兴”主题答记者问。图为萧有茂委员答记者问(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千龙网北京1月20日讯(记者 欧阳晓娟)“为民呼声,为民请命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广泛扎实的农村调研需要脑力、体力,还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2018年,北京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萧有茂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履职满一年,萧有茂感触颇深。

萧有茂回忆道,此前他跟着政协调研组前往密云河西村和怀柔三岔口村时,两次都遇上了大雨。“没有因为下雨改日进行,大家身披雨衣冒雨入户调研,没有一句抱怨,满心都是村里的老百姓。萧有茂说,这就是身为政协委员的一种职责。

2019年,萧有茂更多地关注乡村卫生健康的建设,包括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卫生生活习惯等。他建议,应在农村来一次“沐浴新风”的运动,“由于一些传统生活习惯,以及使用水是否方便的问题,许多村民在这方面并不注重,如果要发展乡村旅游,这自然会有所冲突和矛盾。”

同时,他还建议应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建设。“有的村离国道可能十几公里,这就让一些村民形成小病自己忍、中病才去看、大病顺其自然的想法和行为,所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和宣传,让村民们看病方便,提升健康素养。”他还强调,加强基层乡村卫生建设,总结归纳还需要做到“五个有”:有场所、有组织、有宣传、有投入、有政策。

作为北京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萧有茂还建议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把基层农村的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他建议针对农村的生态保护、产业扶持和基层治理,要有一套差异性的、倾斜性的规则和制度;同时,要把法治宣传和村民的德治自治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完善基层矛盾化解机制。此外,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好基层组织的作用。要通过基层组织的领导、引导和宣传,把法治的文化和理念变成基层村民的习惯和自觉行动。

责任编辑:柳杰(QJ0003)  作者:欧阳晓娟(QJ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