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在2017年的“河长制”工作中,在北京市率先推行“一长三员”工作架构。截至目前,房山的河湖管理工作已完成规模污水口治理55处,整治小微排污口679处。
记者从海淀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获悉,正在建设中的中关村科学城将重点打造“主纵轴”中关村大街和“主横轴”北清路。中关村大街将弱化地面交通功能,缩减车道,腾出更多创业空间。
今年石景山区将选定八宝山、古城、五里坨三个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租赁房项目,建设规模约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约10万平方米。这是记者昨天从石景山区两会上了解到的。
记者从大兴区两会上获悉,2017年大兴区拆除违法建设1028万平方米,六环以北工业大院清零,共关停61处工业大院,其中90%已经完成拆除。今年大兴区将基本完成工业大院清零工作,计划再关停91个工业大院,拆除面积在250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约70%至80%的土地将用于绿化。
1月18日,记者从北京海淀区“两会”获悉,海淀区大街办围绕“科技风、创新路,国际范”目标定位,加快推进了环境提升、存量调整、增量拓展等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大兴区人代会上获悉,大兴区将有很多的优质医疗资源注入。2018年,将实现北大医院南院区开工,推进区人民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选址。同时,促进养老与医疗机构深度融合,建立18个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推动养老驿站建设,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018年,石景山区将完成模式口大街修缮整治,计划完成8家一般制造业疏解,完善北辛安、衙门口棚改配套设施。其中,北辛安棚改项目将引入十一学校。
为解决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的问题,大兴区2018年将开展“低龄学生课后延时服务”,放学后不能及时被接走的孩子可以继续留在教室内,在值班老师的陪同下等待家长。
起点青龙湖镇,终点云居寺,一条长57.3公里的南水北调绿道将于2018年在房山启动建设。建成后将与丰台园博绿道相连,共同形成一条从中心城六里桥至房山云居寺约122公里的骑行绿道。
完成21个街镇2.6万余户“无煤化”改造;通过改造、搬迁等方式,实现402家企业单位燃煤设施改造……2017年,海淀区实现了辖区基本“无煤化”的工作目标,全年PM2.5平均浓度56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居城六区之首。
2018年,房山区将重点提升风控水平,坚决杜绝非法集资机构入驻,打造安全的北京基金小镇,2017年,北京基金小镇新增入驻机构404家。截至目前,小镇已入驻机构556家,资产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
石景山区主干路长安街西延长线2018年将进行跨永定河特大桥施工,预计于2019年12月底完工。目前,位于长安街西延的门头沟区和石景山区两段市政路段均已竣工。
平谷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迎接国家林业局对该区“国家森林城市”的验收,如果通过,平谷将成为我国直辖市中首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级市。
作为冬季体育运动特色的先行区,石景山区将规划建设两个室内冰雪中心,包括区市民冰雪体育中心、区体育中心改扩建工程。两座冰雪中心均位于长安街西延线上,全部建成后将为百姓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项目,同时全面提高承接各类冰雪专业赛事的能力。
平谷区将围绕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承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着力把平谷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区。
2018年石景山将全面推进北辛安、衙门口两个长安街西延线自然村的回迁安置房建设工作。其中,北辛安从立项到征收仅用6个月,目前安置房已开工建设。
近日,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北区规划调整方案获批,按照方案要求,首钢园区北区将分别建设冬奥广场、石景山景观公园和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
2018年,房山区将继续承接市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筹集建设保障房3490套。同时,举办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系列活动等,高标准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区。
海淀区提前一年完成北沙河、南沙河、团结渠等7条黑臭水体河段的治理。下一步,海淀将启动稻香湖片区、翠湖片区循环补水工程;同时将运用河湖管护创新精细化管理平台“护河”,巡查人员一旦发现河道被污染,可立即向平台实时反馈。
针对共享单车堆积道、无序停放、影响市容、随意设置禁行区域等问题,大兴区利用“电子围栏”对共享单车进行规范管理,目前大兴区全区共划定“电子围栏”200处,2018年计划增加100处。
十渡山水、青龙湖区域将奔着“国际交往游憩中心”的方向打造,而房山还将涌现出良乡中医康养小镇、城关红酒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这是记者今天(17日)上午从房山区“两会”上了解到的。
记者昨天(16日)从海淀区“两会”上获悉,海淀区试点甘家口街道,采用“1+1+N”模式共同构建区域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老人不出社区,就能科学养老、健康养老,数万老年人受益。今年,这种“甘家口模式”将向海淀区10个街道推广。